新戰略:以推進四大基地建設為戰略
專題報道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加快沿邊開放步伐,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作為國家的戰略前沿陣地,擔負著打造我國東北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和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橋頭堡的使命。要實現這一曆史使命,琿春市將充分發揮生態、區位、資源和政策四大優勢,全力打造進口資源轉化、出口產品加工、商貿物流和旅遊休閑養生基地。以“四大基地”為載體和動力,驅動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盡快建成吉林省經濟發展第三增長極,確保國家戰略目標早日得以實現。
一、建設進口資源轉化基地
以跨境經濟合作為動力,大力加強境內外資源開采利用和精深加工力度,實施從依托境內資源開發到主要依托境外資源開發的發展戰略,積極引進利用朝鮮、俄羅斯煤炭、鐵、金、銅、鉬等資源;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通過投資合作等方式將初級煉化等產業鏈上遊向境外轉移,其中間產品在境內進行精深加工,實現做精做強的目標。
(一)大力發展煤炭和煤化工產業。在穩步開展煤炭開采和加大後備煤炭資源勘探儲備基礎上,積極探索利用境外以及黑龍江等區域的煤炭資源,形成境外(朝鮮羅先、俄羅斯遠東)開采和初加工,境內深加工的產業發展模式。加強能源轉化、煤層氣、煤製油等煤化工產業發展。
(二)大力發展循環產業。一是開展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綜合利用;二是開展金銅礦尾礦綜合回收利用;三是依托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開發境內外工業廢舊資源,開展廢舊工業產品的集中拆解加工利用。
(三)大力發展有色金屬加工產業。以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為龍頭,以600T/d多金屬複雜金精礦綜合回收和曙光金銅礦1萬噸/日含金銅廢石綜合回收利用項目為抓手,充分利用琿春本地金、銅、鎢以及俄羅斯、朝鮮、蒙古的金、銅等礦石資源,推動境外冶煉,境內深加工處理。
(四)謀劃發展油氣深加工產業。引進國內外石化企業,達到年產高品質成品油750萬噸、聚烯烴產品120萬噸及下遊產品的規模。利用琿春市口岸功能俱全,可以跨境出海的優勢,謀劃建設1000萬噸商品油儲備、交易的大型綜合儲備庫。
(五)穩步發展煤電產業。繼續推動琿春大唐發電廠三期擴建工程建設,利用境內外電煤資源,最終形成186萬千瓦發電規模。同時,加強中朝合作力度,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上,逐步推動向朝鮮羅先經濟貿易區輸送電力。
二、建設出口產品加工基地
發揮口岸通道和出口加工區優勢,充分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產品麵向國際市場,覆蓋高、低端領域,滿足不同國家對產品種類和質量的要求;擴大招商引資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推進組團式產業落地,向技術先進化、產品高端化、種類多樣化、市場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一)大力發展綠色食品與海產品深加工產業。麵向東北亞市場,重點發展以果菜、食用菌為主的綠色食品加工。借助俄羅斯及朝鮮豐富的海洋水產品原料資源優勢,形成集過貨、存儲、研發、加工、出口貿易為一體的海產品深加工出口體係。
(二)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立足長白山豐富的人參資源等生物資源優勢基礎,依托現有的高級保健品龍頭企業,努力形成集原料供應、研發生產、保健康複為一體的生物醫藥保健製品加工體係。
(三)大力發展高檔紡織服裝加工產業。積極利用境外勞動力,引進舒朗、雅戈爾等知名品牌,扶持琿春特萊紡織、小島製衣等企業做大做強。有針對性地吸引福建、浙江等地區的民營企業進入琿春,重點發展中高檔服裝、內衣、裘皮製品、箱包、鞋、帽等產品,以自主品牌占領國際市場。
(四)大力發展高檔木製品精深加工產業。充分利用境內外林木資源,擴大琿春現有木製品加工企業規模,開發高檔實木地板、膠合板、家具等產品,謀劃在俄羅斯建設木材園區,培育木製品加工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