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標:以加快示範區建設為目標
專題報道
一、持續壯大地區經濟總量
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區位、政策四大優勢,圍繞培育支柱產業和旅遊休閑等優勢產業群體,謀劃建設煤化工、多金屬、海產品、木材、紡織服裝、新型建材、溫州工業、航空、健康產業、國際物流等“十大產業園區”。力爭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85.2億元,到2018年達到281億元,實現經濟總量翻番,將琿春市發展成為我國東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二、加快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按照技術先進、優勢明顯、潛力較大的發展導向,突出支柱、優勢產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圍繞提升核心競爭力,迅速擴張規模,壯大實力,引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到201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391.2億元,到2018年達到667.6億元,新型工業化發展進程明顯加快,工業化在“三化”中的核心地位得到不斷鞏固加強。
三、全力打造跨境旅遊基地
以打造我國麵向東北亞跨境旅遊基地為目標,積極推進大防川國際旅遊合作區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大力開展宣傳推介,著力提升整體形象,全麵加快旅遊業發展步伐。到2015年全口徑接待國內外遊客力爭超過178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22.5億元。到2018年,力爭將旅遊業培養成為琿春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形成線路齊全、產品多樣、功能完備、內容豐富的旅遊配套體係,成為東北亞旅遊集散中心和休閑養生目的地城市。
四、不斷提高外貿競爭力
著力延伸產業鏈條,增加貿易品種,活躍邊貿,長效性地滿足周邊國家的建築開發需求和民生需求。充分利用開發俄羅斯、朝鮮豐富的各類資源,引進韓國、日本等國家的高新技術產業。依托周邊國家勞動力優勢,有效地推動國家賦予我市對朝出境加工政策,提高企業加工貿易生產能力,承接更多國內外加工貿易訂單。到2015年外貿進出口額爭取達到20億美元,到2018年突破30.5億美元,實現商貿物流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開放型經濟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五、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充分利用區位、生態、資源、氣候等優勢和特點,圍繞延邊黃牛、綠色稻米、有機蔬菜等優勢農產品,突出打好特色和外向型“兩張牌”,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步伐,到2015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4.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183元,到2018年農業總產值突破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0049元,實現由數量農業向質量農業、常規農業向特色農業、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基本建成具有琿春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係。
六、狠抓財源稅源建設
結合琿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綜合分析每年的財稅發展形勢,與稅務部門緊密合作,按照“依法征收、應收盡收”的原則,逐戶分析重點企業,抓好骨幹納稅大戶,強化各項財政收入征管,確保做到應收盡收。加大重點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協調配合各部門,積極爭取更多對經濟拉動作用大的項目落戶琿春,努力培植新的財源和經濟增長點。力求到2015年全口徑財政收入突破23.8億元,到2018年達到37.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