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中俄互市貿易區
專題報道
琿春中俄互市貿易區於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同年12月試運營,2005年6月正式運營,位於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3號小區,占地麵積9.6公頃,距中俄琿春口岸8.7公裏,是吉林省唯一對俄開放的互市貿易功能區。
互貿區在監管上采取“口岸查驗,區內交易”的監管模式。中俄雙方邊民憑《中俄邊民互市貿易證》每人每天攜帶進口互市商品(僅限生活用品)價值在8000元人民幣以下的,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俄羅斯邊民可持簽證護照或辦旅遊手續,經琿春口岸進入互貿區參市交易,可攜帶50公斤的商品回國,俄方海關免征關稅。邊民互市貿易的商品種類包括:俄方以各種海產品為主;中方以各種輕工商品為主,如服裝鞋帽、日用百貨、家用電器、食品、工藝品、兒童玩具、化妝品、文教用品、衛生潔具、建材(主要為鋁塑窗、防盜門)等。互貿區已成為俄羅斯海產品向我國內地輸入的重要集散地和國內輕工商品對俄輸出的重要窗口。
互貿區運行以來,有效地帶動了琿春市與哈桑區乃至吉林省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經貿往來,繁榮了口岸經濟,有力地促進了中俄雙邊貿易的發展,為雙方邊民提供了增收創收的機會。特別是通過商品的互通有無,極大地豐富了哈桑區與琿春市的商品市場,提高了兩地邊民的生活水平。
如今,每天至少有3000名俄羅斯人到琿春市旅遊、購物或經商,至今已經有近200戶俄羅斯人選擇在琿春市定居。
2012年4月13日,國務院批準在琿春設立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並出台《關於支持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發展的若幹意見》,琿春市對俄貿易“橋頭堡”的作用更加明顯。2013年,互市貿易區實現對俄出口額4.3億美元,俄邊民入區達16萬人次。
為適應海關監管需要,規範互市運行,提升對外開放水平,2012年,互貿區在中俄琿春公路口岸西北,啟動實施了琿春國際商品交易市場項目。該項目占地13公頃,一期開發建設用地4公頃,總建築麵積2萬平方米,新建海產品冷庫、蔬菜恒溫庫、倉儲庫房、海產品交易市場、綜合交易市場、特色產品市場、維修中心、餐飲住宿服務中心、聯檢部門監管辦公樓以及市場配套設施等。目前項目已完工。琿春國際商品交易市場是實行全封閉管理、卡口式查驗的海關特殊監管區,有互市交易和綜合查驗兩大功能。琿春國際商品交易市場的運營,將進一步調動中俄雙方邊民參與互市貿易的積極性,推動互市貿易向規模化、規範化、多元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推動延邊州對俄貿易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