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出口加工區
專題報道
琿春出口加工區位於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內,於2000年4月27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是全國15個首批出口加工區試點之一,也是全國14個沿邊開放城市中獲得批準的唯一一家。
2001年5月,出口加工區正式封關運行,規劃麵積2.44平方公裏,封關運行麵積1.836平方公裏。區內企業享受免稅、退稅等“境內關外”一係列優惠政策,開展出口加工業務,區內企業生產產品。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不斷調整和出口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要求的不斷提高,出口加工區的功能優勢日益顯現,逐步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
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加工區堅持招商引資與優化產業結構相結合,著力構建以外向型加工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係。多次赴廣州、深圳、山東、福建等地開展招商活動,成功引進了森林狼木業、洪昊水產品加工、堤維西高效節能燈、東鵬水產等一批發展潛力大、支撐帶動作用強的項目。目前,區內有來自韓國、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的65家企業落戶,26家企業產生進出口額。其中包括,木製品企業9家,食品與海產品企業11家,服裝織企業3家,新材料企業2家,保稅物流企業1家,初步形成了木製品加工、海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2013年,實現進出口額5.48億美元,同比增長71%。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2011年10月,國家海關總署要求琿春和另外七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行整改。省、州、市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整改工作,上下聯動,合力推進,以“二次驗收”為目標,強基礎、抓招商、拓功能、促發展,推動加工區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管委會累計投入1000萬元,新建改造永久性圍網8356米,改擴建巡邏道5723米,翻新改建了加工區大門、安檢室,電子監管監控中心、圍網監控係統、智能卡口係統工程都已投入使用。目前預驗收工作結束,已通過長春海關向國家海關總署送交了正式驗收的請示,正在等待海關總署的驗收。
國際合作日益深化。加工區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成功拓展了“進料加工”、“出境加工”“委內加工”、“委外加工”以及利用“淡旺季稅差”貨物進出區等業務。同時,依托琿春區位、政策、資源等比較優勢,不斷提升國際合作層次,拓寬合作領域,先後與歐盟、朝鮮、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就木製品、水海產品、服裝等開展經貿合作。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加工區將緊緊抓住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啟動建設的曆史機遇,以國際合作為主題,以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為突破口,以水產品加工、木製品加工、服裝紡織、倉儲物流等產業為支撐,內外聯動、大力招商,發揮優勢、完善功能,著力打造全省重要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