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
專題報道
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位於琿春市東南部,1992年9月經國務院批設,規劃麵積21.77平方公裏。2000年4月和2001年2月,國務院又在合作區內先後批設了琿春出口加工區和琿春中俄互市貿易區。合作區形成了集“三區”於一體、開發方式獨特、開放條件優越的發展格局。
(一)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建區以來,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大力實施“工業立區、項目強區、環境興區、商貿富區”的發展戰略,全區經濟快速增長、產業結構日益優化、開放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已成為琿春市經濟發展的主平台、對外開放的主載體。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億元,同比增長18%;財政收入2.5億元;工業生產總值170億元,同比增長26.9%;固定資產投資49.5億元,同比增長8.9%;進出口總額9.9億美元,同比增長20.7%。
(二)開放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精品園區。目前,已形成“五縱六橫”的主幹道交通網絡,建成區麵積達到7平方公裏,道路圍合麵積達到15.77平方公裏。各項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建有標準工業廠房、海關監管中心、政務服務中心、保稅倉庫、邊貿市場、汙水處理廠等設施,為入區企業和項目提供較為完善的綜合配套服務。
(三)產業結構體係日益完善。區內現有企業259戶,包括來自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香港等8個國家和地區的39戶外資企業。初步形成了以木製品加工、能源礦產、紡織服裝、食品保健品、高新電子、新材料及新型建材為主的特色產業體係。新材料、生物製藥等高新技術產業日益壯大。紫金礦業集團公司、韓國特來株式會社、興業地板公司、東揚實業公司、華瑞參業公司已成為合作區的發展骨幹,在各自行業內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四)投資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始終秉承“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理念,實行部門包保企業、重大項目會簽、全程代辦等製度,加快項目建設力度,大力發展特色園區經濟,積極拓展科技創新載體,做到“企業創造財富,政府營造環境”,努力讓投資者投資放心、入駐安心、經營舒心、賺錢開心。
未來,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將站在國家實施區域發展規劃、提升沿邊開放水平的高度,以國際化視野和創新思維高標定位,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土地征收和基建工程為支撐,不斷拓展出口加工和互市貿易平台,做大做強有色金屬、紡織服裝、水產加工、林木加工四大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新興電子信息、新型建材及新材料和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盡快形成集投資貿易、出口加工、國際物流等於一體的功能區,在先行中率先示範,在先試中率先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