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各項指標的測評
現在,絕大部分醫院都會在寶寶出生後,給新生兒的身體各項指標進行評分。一般的家長都會對這個分數比較在意,它標誌著自己孩子的發育水平。一般醫生會在出生後1分鍾及5分鍾進行兩次測評,以了解寶寶的身體發育情況以及有無窒息或窒息的程度等情況。必要時10分鍾或1小時左右重複評估,以求最準確地測算出每個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
我作為育嬰師媽媽,為大家總結了一個測評方法,家長們可根據下表來測算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這5項分別用0、1、2分來表示,5項總分最高為10分。
這種評分是對新生兒從母體內生活,到外環境中生活的生存能力和適應程度進行判斷,也為寶寶今後神經係統的發育提供了一定的預測性。家長其實不用過分地關注這個分數,尤其是分數在8分以上的孩子,不是隻有滿分的孩子才是健康的。一般根據1分鍾內評分可將新生兒分為無窒息的正常新生兒和有窒息的非正常新生兒。如果1分鍾內這5項身體狀況評分為8分或8分以上則屬於正常新生兒,無需任何治療,占新生兒總數的90%左右;如果1分鍾內評分為4~7分則需要醫生采取一些診治或救治的措施;0~3分則為重度窒息或新生兒處於危險的生存狀態,需要立即組織搶救。第1分鍾的評分可以全麵判斷新生兒出生時的身體情況,第5分鍾的評分可以反映搶救的效果以及幫助判斷預後。
身體狀況
嬰兒從出生到出生後1個月,這是嬰兒脫離母體,來到人世的第一階段。為了適應新的環境而獨立生存,此時嬰兒的身體內部還要不斷地發生一係列的變化。這段時期對新生兒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安靜、保溫、營養和防止感染等,須精心護理。
智能狀況
語言能力
新生兒可以發出不太清楚的聲音。3周以後,他開始發出新生兒“詞彙”,4周以後,新生兒能夠了解到談話中的交替,並且知道如何回應你的對話。所以我們和新生兒要注意盡早交流。
味覺和嗅覺
味覺神經發育較完善,因此對各種味道都能引起反應,如吃到甜味,可引起新生兒的吸吮動作;對於苦、鹹、酸等味,則可引起不快的感覺,甚至停止吸吮;對母乳的香氣感受靈敏,並顯示出喜愛。
育嬰師媽媽小叮嚀
別看新生兒人小,但他生下來,即有吸吮、吞咽的本能,味覺也很靈敏的。
視覺
新生兒的視覺發育較弱,視物不清楚,但對光是有反應的,眼球的轉動無目的。半個月以後,寶寶對距離50厘米的光亮可以看到,眼球會追隨轉動。
育嬰師媽媽小叮嚀
新生兒可以進行一些有必要的視覺訓練遊戲,可參考下麵的內容,對新生兒進行訓練,會對新生兒很有好處。
聽覺
由於剛出生的新生兒耳鼓內充滿液狀物質,妨礙聲音的傳導。慢慢地,耳內液體逐漸被吸收,聽覺也會逐漸增強。醒著時,近旁10~15厘米處發出響聲,可使其四肢軀體活動突然停止,似在注意聆聽聲音。
育嬰師媽媽小叮嚀
不要在新生兒跟前製造出過大的響聲,要知道,聽到巨大的聲音後,新生兒會哭的。
觸覺
對母親的觸摸、撫抱,感受靈敏,並顯示出喜愛。
育嬰師媽媽小叮嚀
母親要多撫抱新生兒,這對寶寶的心理發育及感覺發育等都非常有好處。
寶寶的生理特點
寶寶的呼吸特點
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為主,每分鍾40~45次。
寶寶的睡眠特點
在新生兒期,新生兒除哺乳時間外,幾乎全處於睡眠狀態,新生兒每天約需睡眠20小時以上。睡眠的數量和質量某種程度上決定這一時期他的發育良好與否。因此,做好新生兒睡眠護理工作也很重要。
整個新生兒期睡眠時間不一樣
早期新生兒睡眠時間相對長一些,每天可達20小時以上;晚期新生兒睡眠時間有所減少,每天在16~18小時。隨著日齡增加,睡眠時間會逐漸減少。
早期新生兒睡眠時間大多不分晝夜,而晚期新生兒如果媽媽有意在後半夜推遲喂奶,一次睡眠時間可延長到五六個小時。但新生兒糖原儲備少,延長喂奶間隔,容易導致低血糖,所以新生兒期,喂奶間隔最好不要超過4小時。
新生兒睡姿有講究
剛出生的新生兒自己無能力控製和調整睡眠的姿勢,他們的睡眠姿勢是由別人來決定的。新生兒初生時保持著胎內的姿勢,四肢仍屈曲,為使在產道咽進的羊水和黏液流出,生後24小時內,可采取頭低右側臥位,在頸下墊塊小手巾,並定時改換另一側臥位,否則由於新生兒的頭顱骨骨縫沒有完全閉合,長期睡向一邊,頭顱可能變形。如果新生兒吃完奶經常吐奶,剛喂完奶後,要取右側臥位,以減少漾奶。一般每4小時左右,給新生兒調換一次臥姿。
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頸部肌肉長得不結實,自己還不能抬頭,所以,此期最好不采用趴著睡的姿勢,以免床鋪捂堵或漾奶而導致新生兒窒息。
寶寶的泌尿特點
新生兒一般在生後12小時開始排胎便,胎便呈深、黑綠色或黑色黏稠糊狀,這是胎兒在母體子宮內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腸道分泌物而形成的大便。3~4天胎便可排盡,吃奶之後,大便逐漸呈黃色。吃配方奶的寶寶每天大便1~2次,吃母奶的寶寶大便次數稍多些,每天4~5次。若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尚未見排胎便,則應立即請醫生檢查,看是否存在肛門等器官畸形。平常在新生兒大便後應洗陰部,並拭幹。
新生兒第一天的尿量為10~30毫升。在生後36小時之內排尿都屬正常。隨著哺乳攝入水分,新生兒的尿量逐漸增加,每天可達10次以上,日總量可達100~300毫升,滿月前後可達250~450毫升。
新生兒尿的次數多,這是正常現象,不要因為新生兒老尿,就減少給水量。尤其是夏季,如果喂水少,室溫又高,新生兒會出現脫水熱。尿布濕了應及時更換,會陰部要勤洗。並且要注意,每天早上,新生兒醒來,便給端大便。媽媽應在每次新生兒睡醒來就給端小便,在月子裏便養成端大小便的習慣。這樣,以後就更容易護理。
寶寶體溫特點
新生兒不能妥善地調節體溫,因為他們的體溫中樞尚未成熟,皮下脂肪薄,體表麵積相對較大而易於散熱,體溫會很容易隨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所以針對新生兒,一定要定期測體溫。每隔2~6小時測一次,作好記錄(每日正常體溫應波動在36℃~37℃),出生後常有一過渡性體溫下降,經8~12小時漸趨正常。
新生兒一出生便立即要采取保暖措施,可防止體溫下降,尤以冬寒時更為重要。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4℃~26℃,新生兒保溫可采用熱水袋或用裝熱水的密封瓶,將其放在兩被之間,以嬰兒手足暖和為適宜,在換尿布時,注意先將尿布用暖水袋加溫。
無上述條件者,可將新生兒直接貼近成人身體保溫。
體態特點
新生兒神經係統發育尚不完善,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是泛化的,缺乏定位性。媽媽們會發現,新生兒的身體某個部位受到刺激時,全身都會發出動作。清醒狀態下,新生兒總是雙拳緊握,四肢屈曲,顯出警覺的樣子;受到聲響刺激,四肢會突然由屈變直,出現抖動。媽媽會認為新生兒受了驚嚇,其實這是新生兒對刺激的泛化反應,不必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