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13 1~5歲寶寶的生理狀況(1 / 1)

身體狀況

1~1.5歲的孩子的身體活動能力很強了,能夠很好地握著、抓著東西了。視力也已經很好了,很細小的東西都能看見了。

生長發育標準

睡眠

要讓寶寶睡足覺

帶了這麼多的寶寶,我總結出寶寶必需的睡眠時間為:新生兒一天要睡18~20個小時,出生後3個月要睡18個小時左右,6個月至1歲要睡14~16個小時,2~3歲要睡12~13個小時。因此,此階段的孩子應該每天睡12~13個小時。

讓孩子早睡

孩子睡覺最遲不能超過晚上9時,一般以晚8時前睡覺最為適宜。寶寶入睡前0.5~1小時,不要讓寶寶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要玩玩具。晚上入睡前要洗臉、洗腳、洗屁股,給寶寶早日養成按時主動上床、起床的好習慣,這樣不但家長以後會輕鬆,也為寶寶的將來打下良好的習慣基礎。

自然入睡

寶寶上床後,晚上要關上燈,寶寶入睡後,成人不必躡手躡腳,也不要突然發出大的聲響,如“砰”的關門聲或金屬器皿掉在地上的聲音。要培養寶寶上床後不說話、不拍不搖、不摟不抱、躺下很快入睡、醒來後不哭鬧的習慣。並且不要安撫性地給寶寶含奶頭、咬被角、吮手指,讓他靠自己的力量調節自己入睡狀態。

留心孩子的睡態信號

孩子睡眠時,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安靜、舒坦、頭部微汗、呼吸均勻無聲。但是,當孩子患病時,睡眠就會出現異常改變,所以我們應該留心孩子的睡態信號,以便及早地發現一些疾病,並及時診治,這對寶寶的身體安全健康很有必要。

排泄

1歲以後孩子一天小便約10次。可以從1歲後培養孩子表示要小便的衛生習慣。媽媽首先應掌握孩子排尿的規律、表情及相關的動作,如身體晃動、兩腳交叉等,發現後讓其坐盆,逐漸訓練孩子排尿前會表示,在孩子每次主動表示以後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表揚。

1歲以後,孩子的大便次數一般為一天1~2次,有的孩子兩天一次,如果很規律,大便形狀也正常,父母不必過慮,均屬正常現象。每天應堅持訓練孩子定時坐盆大便,慢慢養成定時排大便的習慣。

智能狀況

動作

寶寶用匙吃東西時需要幫助,會用手掌握筆塗塗點點,會拿蠟筆在紙上亂畫,會翻書頁(也許是兩三頁一翻),能搭起2塊方木,用手指握杯,但握得不穩有傾斜,常常把杯子裏的東西灑出。

語言

這時父母要有意識地多用語言來指導他的行動。如讓寶寶“把小盆端過來”、“給媽媽拿拖鞋”、“你跟小朋友到外麵去玩”等,使寶寶建立這種按指示做事的概念。同時也要注意一些否定性詞語的學習和使用,讓寶寶真正理解“有—沒有、要—不要、是—不是”等概念,並學會用語言正確地表達。

社交

現在寶寶那雙會走路的小腳可以使他到處去玩。大人要抓住這個時機,對寶寶進行社交智能的培養。這時的寶寶會模仿父母、模仿周圍的同齡小夥伴,所以在為人處事方麵一定要為寶寶做好榜樣,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

此期的寶寶很喜歡出去玩,也很願意跑到外麵跟別人玩。我們應經常帶孩子到公園,到小區的花園等地方,讓寶寶跟別人玩耍,這樣會促使寶寶學到很多社交知識。

心理

寶寶已經能準確地表示憤怒、害怕、嫉妒、焦急、同情等情感;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能聽指令幫忙拿東西;會表示自己的情緒,有時好發脾氣、扔東西;對陌生人表示新奇。

能認出家中其他的人,會拿凳子讓大人坐下,會告訴大人要大小便。對一些圖片中的畫麵有記憶;能玩簡單的想象遊戲,如輕拍或搖動玩具娃娃;能在櫃子裏或櫥裏找東西;用手指或東西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