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喂養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最理想的營養來源莫過於母乳了。因為母乳的營養價值高,且其所含的各種營養素的比例搭配適宜。母乳中還含有多種特殊的營養成分,如乳鐵蛋白、牛磺酸、鈣、磷等,母乳中所含的這些物質及比例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以及增強抵抗力等都有益。此外,母乳近乎無菌,而且衛生、方便、經濟,所以對寶寶來說,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它的營養價值遠遠高於任何其他代乳品。
母乳與配方奶的對比
等量的母乳和配方奶,兩者熱量和營養成分相差無幾,但進入寶寶體內,兩者並不相同。
母乳中的蛋白質比配方奶中的蛋白質易於消化(寶寶3個月後才能很好地利用配方奶中的蛋白質),母乳中的鐵60%可被吸收,而配方奶中的鐵的吸收率不到50%。此外,母乳方便、安全、經濟,尤其母乳中不但不含細菌,而且還含有從母體中帶來的免疫抗體。
母乳的幾個階段(按時間劃分)
初乳:量少,每次喂哺量僅15~45毫升,每天250~500毫升。質略稠而帶黃色,含脂肪較少而蛋白質較多(主要為免疫球蛋白),維生素A、牛磺酸和礦物質的含量頗豐富,並含有更多的抗體和白細胞。初乳中還含有生長因子,可以刺激小兒未成熟腸道的發育,為腸道消化吸收成熟乳作了準備,並能防止過敏物質的吸收。初乳雖然量少,但對正常寶寶來說已經足夠了。
過渡乳:總量有所增多,含脂肪最高,蛋白質與礦物質逐漸減少。
成熟乳:蛋白質含量更低,每日泌乳總量多達700~1000毫升。由於成熟乳看上去比配方奶稀,有些母親便認為自己的奶太稀薄。其實,這種水樣的奶是正常的。
晚乳:總量和營養成分都較少。
前奶:外觀比較清淡的水樣液體,內含豐富的蛋白質、乳糖、維生素、無機鹽和水。
後奶:因為含有較多的脂肪,故外觀較前奶白,脂肪使後奶能量充足,它提供的能量占乳汁總能量的50%以上。
育嬰師媽媽小叮嚀
不宜母乳喂養的情況:
乙型肝炎患者
乳母為乙型肝炎患者,HbsAg為陽性時,應暫緩母乳喂養。解決的方法是:在寶寶出生後2小時內,進行疫苗注射,寶寶產生抗體後,媽媽就可以進行母乳喂養了。
乳房疾病患者
乳母患乳房疾病時,如乳腺炎等,應暫緩母乳喂養。解決的方法是:一定要在得到治療後,再進行母乳喂養,在此期間可將乳汁擠出或用吸奶器吸出,經消毒後喂給寶寶。
心髒病、腎髒患者
乳母患有嚴重的心髒病、腎髒疾病等,不宜進行母乳喂養。但若心功能、腎功能尚好,可以適當進行母乳喂養。
育嬰師媽媽教你如何母乳喂養新生兒
寶寶出生後多長時間開始喂奶
寶寶出生後,應盡早進行哺乳,這樣可以促進母親乳汁分泌。初乳含有豐富的抗體,應該及時讓寶寶吃上母親的初乳。一般情況下,若分娩的母親、寶寶一切正常,0.5~2小時就可以開奶。
哺乳次數、時間與喂奶量
1~3天的寶寶,按需哺乳,每次喂10~15分鍾(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則,根據個體差異而定)。
4~14天的寶寶,每4小時喂奶一次,每次喂15~20分鍾,每次喂30~90毫升(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則,根據個體差異而定)。
15~30天的寶寶,每隔3小時喂奶一次,每次15~20分鍾。喂奶時間可安排在早上6、9、12時;下午3、6、9時及夜間12時、後半夜3時,每次喂奶70~100毫升(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則,根據個體差異而定)。
定時喂奶還是按需喂奶
有的媽媽不了解母乳喂養的方法和新生寶寶的生理特點,常常較早地給新生寶寶定時喂奶,這種喂奶方法對新生寶寶和媽媽都不利。我認為,新生寶寶應按需喂奶,寶寶想吃就喂,媽媽奶脹就喂,這樣就能滿足母嬰的生理需求。剛剛出生的新生寶寶吸吮力強,這是讓他學習和鍛煉吸吮能力的最佳時刻,不必拘泥於定時喂奶,因此,硬性規定喂奶時間和次數,就不能滿足其生理需求,必然會影響其生長發育。按需喂奶、勤喂奶,還能促進母乳分泌旺盛,有利於寶寶吃飽喝足,可促進寶寶生長發育。
母乳喂養的姿勢
乳母可以坐在床上或椅子上給寶寶喂奶。寶寶3個月之前不宜采用臥位哺乳的方式,以免乳母睡著了,乳房堵住了寶寶的鼻子,造成窒息。
母乳喂養時不要隻將乳頭塞進寶寶嘴裏,應該連乳頭下麵的乳暈部分也塞入寶寶嘴裏,因為寶寶不是用舌頭吸吮,而是用兩頰吸吮,用上下唇擠壓乳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