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護理
臍部是容易藏汙納垢之處,要仔細清洗。隱藏的髒物可以用油浸洗。幹燥的臍部同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一樣,清洗多少次都沒有問題。不同的是,此處的髒物隱藏得很深,不易清洗。每次在洗澡的時候可以用香皂清洗。如果在洗澡的時候髒物並不能清洗幹淨,下次再洗澡之前,可以先用橄欖油或者寶寶潤滑油滴到臍部浸泡片刻再洗澡,這樣,髒物就會清洗得一幹二淨。
眼睛護理
分娩過程中,胎兒通過產道時,眼睛易被細菌汙染,所以出生後要注意眼部護理,一般用0.25%的氯黴素眼藥水滴眼可起到預防作用,每日2~3次。如有分泌物可用幹淨小毛巾或棉簽蘸溫開水,從眼角由內向外輕輕擦拭。
口腔護理
新生寶寶口腔黏膜薄嫩,不宜擦拭。如果發現口腔黏膜有白色豆腐渣樣分泌物附著,則可能患了鵝口瘡,可以用棉簽往口腔黏膜塗紫藥水或製黴菌素液,每日塗3~4次,看不到白色豆腐渣樣分泌物後,再繼續塗4~5天,才能根治。
睡眠護理
在新生兒期,新生寶寶除哺乳時間外,幾乎全處於睡眠狀態,新生兒每天約需睡眠20小時以上。睡眠的數量和質量某種程度上決定這一時期他的發育良好與否。因此,做好寶寶睡眠護理工作也很重要。
創設優質睡眠環境
室內溫度最好維持在16℃~23℃,空氣相對濕度在50%~60%。臥室要安靜、清潔、通風,但不能有穿堂風。夏季要開窗戶,開窗不會使嬰兒受涼,相反還能使室內空氣新鮮。但不能開空調或電風扇。如果小寶寶睡涼席,要注意安全,可在涼席上麵鋪一層布、薄被、毛巾被等,不要讓涼席紮著寶寶。如果是冬天,則一定要注意保暖,如果家裏沒有暖氣,一定要采購一些保暖設施,如暖水袋、電熱器等。相比較而言,春秋兩季新生寶寶的睡眠護理要容易一些。
新生兒睡眠不穩的處理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每天有18~20小時是在睡眠中,可有些新生兒睡眠卻總遇到問題,如白天睡覺很好,可是到了夜晚就哭鬧不睡了,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夜哭郎”。對這樣的寶寶可以讓他白天少睡一些,使他疲勞,晚上自然就能睡得好一些了。另外,有的寶寶睡眠不穩,要認真找找原因,是室內溫度過高或給寶寶包裹得太多,因太熱而導致睡不安穩(這時寶寶鼻尖上可能有汗珠,摸摸身上也會潮濕,需要降低室溫,減少或鬆開包被,寶寶感到舒適了自然就能入睡),還是因為室溫太低(摸一下寶寶的小腳發涼,則表示寶寶是由於保暖不好而睡不安,可加蓋棉被或用溫水袋在包被外保溫)而導致睡眠不踏實。還可能由於寶寶大、小便使尿布濕了,沒吃飽,睡眠環境太吵等等,這些都有可能導致新生兒睡眠不穩,要針對形成的原因去采用相應的處理措施。如果上述情況都不存在,而母親在孕期有維生素D和鈣劑攝入量不足的情況,新生兒可能有低鈣血症,在病的早期也表現睡覺不踏實,可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和葡萄糖酸鈣以糾正。
育嬰師媽媽小叮嚀
新生兒口腔黏膜柔嫩,分泌液少,口腔比較幹燥,再加上不適當的擦拭口腔或是飲料過熱,常使新生兒的口腔發生感染。口腔感染後,吮奶時即可產生疼痛,從而出現拒吮。
新生兒睡覺不應用枕頭
這個階段的新生兒頭圍大於胸圍,若寶寶睡覺時再加枕頭,會使頭部前傾或偏向一側,影響其呼吸或使其睡不舒適,天長日久,可能造成頭頸部畸形。讓寶寶盡量和自己睡,讓幫助你照顧寶寶的人也和自己一起睡,否則出了月子也得學著自己照顧寶寶。
安撫哭鬧的寶寶
新生兒出生就會大聲啼哭,以後會一陣陣地哭。
哭鬧,實際上是寶寶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涼了、熱了、餓了、寂寞了等等,新生兒都會哭,找到原因,使寶寶舒適了,寶寶就會停止哭泣。哭泣是新生兒的“語言”,所以了解寶寶的哭聲,並給予積極的撫慰和幫助,這對於寶寶的健康成長很有意義。
饑餓時
寶寶饑餓時哭聲很洪亮,哭時頭來回活動,嘴不停地尋找,並做著吸吮的動作。隻要一喂奶,哭聲馬上就停止。而且吃飽後會安靜入睡,或滿足地四處張望。
寒冷時
寶寶冷的時候,哭聲就會減弱,並且麵色蒼白、手腳冰涼、身體緊縮,這時應該把寶寶抱在溫暖的懷中或加蓋被子,寶寶覺得暖和了,就不會再哭了。
太熱時
如果寶寶哭得滿瞼通紅、滿頭是汗,身上濕濕的,可能因為太熱了,隻要減少鋪蓋或衣服,過不了太長時間寶寶就會停止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