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以上的寶寶的小手已經非常靈活,手眼協調能力獲得大幅度的發展。父母可經常帶寶寶到大自然中去撿小石子、撲蝴蝶、逮蜻蜓、抓螞蚱、捉小螞蟻等,讓大自然多彩多姿的環境帶給寶寶很多驚喜,讓他在那些動靜相宜的環境裏真正手眼互動起來。
每個寶寶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早晚不同,與寶寶所處的環境、父母施予的教育以及訓練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手眼協調能力的訓練越早越好,父母應積極創造條件,在寶寶不同的發展階段,充分地訓練寶寶去抓、握、拍、打、敲、捏、挖、畫,使其成為“心靈手巧”的聰慧寶寶。正確教寶寶認識身體各部位。
6個月的寶寶,可用遊戲教他認識身體各部位,可以讓寶寶更能集中注意力,增加趣味性,同時遊戲還可以對寶寶進行視、聽覺和動作的訓練,從而增進寶寶的協調能力,促進寶寶適應能力發展。
雖然寶寶還不會說話,但家長還是需要強調每個部位的名稱如“這是鼻子”“這是耳朵”等,並讓寶寶與其他人比較身體,如“這是寶寶的鼻子,那是哥哥的鼻子,每個人都有一個鼻子”等。
6個月的寶寶能自己坐在澡盆裏,這時家長可通過輕輕撫摸膝蓋、腋下、乳房、肚臍、小雞雞,讓他敏感得咯咯笑,然後不時地告訴他各個部位的名字。
還可以通過兒歌、圖片、娃娃玩具等教寶寶認識身體,如指著布娃娃或圖片的眼睛說:“娃娃的眼睛在哪裏?”用同樣的方法指出鼻子、嘴巴、耳朵等,或給寶寶朗誦一首由身體部位組成的兒歌等。
此外,父母要學習用正確名稱來稱呼寶寶身體各部位,尤其是隱私部位,使寶寶對自己的身體有安逸感。一個性健康的孩子或一個性健康的成人對他們的身體感覺舒適,並且欣賞自己的身體。認識到身體的所有部位都是平等的,對發展那些舒適的感覺會有特殊的幫助。
洗澡和換尿布的時刻是你開始教你孩子認識身體部位的最佳時機。當孩子5~6個月大的時候,許多父母在教孩子認識身體部位時常常會玩這樣的遊戲,“這兒是你的鼻子,這兒是你的肚子,這兒是你的膝蓋,這兒是你的腳趾”,這些父母隻教孩子認識身體部位的三分之二,而另外三分之一身體的其他部位卻不同對待。
如果父母們能學著平靜而沒有畏懼地說:“這兒是你的鼻子,這兒是你的肚子,這兒是你的陰莖或陰部,這兒是你的膝蓋,這兒是你的腳趾。”這將會讓寶寶以一種坦然的態度接受許多正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