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16 1歲7~8個月寶寶這樣教(2 / 2)

讓寶寶從父母的語氣和表情中懂得對與錯。寶寶善於察言觀色,善於從父母的語氣中判斷父母的情緒和態度。因此,當寶寶有讓父母不滿意的行為,如把飯碗丟在地上或哭鬧不穿衣服時,父母可板著臉,用嚴肅或不高興的語氣告訴他“好孩子不能丟飯碗,這樣很浪費”或“不好好穿衣服就不乖了,感冒著涼了要打針,很疼”等。

利用寶寶的親身體會告訴他道理。什麼事情都是自己經曆過才會深深記住。例如,有個寶寶對家裏的電飯煲煮飯時冒的蒸汽很感興趣,老想伸手去觸摸,任憑大人怎麼解釋有多燙呀多危險呀都無濟於事。有一次寶寶摸暖氣管時被燙了一下,父母告訴他這就叫“燙”,於是他就記住了。當他再伸手去摸鍋裏的蒸汽時,父母就告訴他“燙,白汽會燙你”,他也就不再靠近蒸汽了。

讓寶寶從大人的示範中懂得道理。寶寶可能聽不懂複雜的語言,但他會模仿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舉動和言行,並以此為榜樣。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寶寶的影響勝過言語引導。如果大人之間經常謙讓,互相關心,有什麼東西分給彼此,一起快樂分享,寶寶自然會感覺到與人分享的樂趣,而且也樂意與別人分享東西。如果大人經常會不自覺地跟寶寶說“這是你的,不要給別人”,久而久之,寶寶會保護自己的玩具以及食物,誰也不能動。同樣,如果父母希望寶寶言語文雅,舉止文明,自己在家裏就不能出口說粗話,不能亂扔東西,不能有不良習慣,如吸煙、酗酒、賭博等。

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生活習慣可讓一個人終身受益,對個人的學習與工作都有重要的意義。良好的生活習慣應該在寶寶的幼兒時期就著手培養。

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習慣、睡眠起居習慣、與生活有關的行為習慣等。飲食習慣包括正確使用餐具、獨立進餐;進餐時專心、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等。睡眠習慣包括睡前大小便,獨立安靜地入睡;掌握正確的睡眠姿勢;養成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自理能力包括飯前便後洗手;會自己整理玩具;可獨立穿脫衣服鞋襪;喜歡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多一些鼓勵和理解,忌一味地批評、指責。對於寶寶的良好行為要多讚揚,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如寶寶把爸爸的鞋子提放到一邊時要開心地說“寶寶真乖”等,這樣下一次他會很樂意再做;在寶寶沒有做好時要鼓勵他去做,不要指責他,如學拿筷子吃飯把米粒掉到了地上時,家長不能因噎廢食而去中止他們的行動,而要放手讓他們去幹,用讚賞的目光去肯定他們活動中的積極因素,慢慢地在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後,對他們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如吃飯不要把飯粒撒一地等。可說些“如果吃飯不講話,我會更喜歡你”等鼓勵的話語來激勵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