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16 1歲7~8個月寶寶這樣教(1 / 2)

育嬰師媽媽說:正確判斷不肯說與不會說

每個寶寶都有不同的性格,有些性格內向的寶寶是會說而不肯、不敢說,但也有一些寶寶的確是不會說,這一類的寶寶就值得特別注意,仔細觀察其是否有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到底孩子是不會說還是不肯說,是內向害羞還是發育遲緩,我們要從幾個方麵來觀察:

首先,觀察寶寶對於感官刺激是否能做出其年齡應有的反應;再次,觀察寶寶的溝通行為和互動能力是否符合其年齡;最後,觀察寶寶的認知理解能力是否符合他的年齡。如果寶寶對外界的刺激能做出相應的反應,能夠與家長通過除語言之外的其他方式互動,對家長的一些語言表現出理解等,則說明寶寶沒有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

父母應該從溝通的行為、溝通的機會、認知的能力、對感官刺激的反應,以及情境判斷的能力等來觀察寶寶的語言發展,正確判斷寶寶是不肯說還是真不會說。

如何提高寶寶說話積極性

寶寶剛剛開始學習語言,正如學習其他的一些新技能一樣,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完善起來。有些1歲半左右的寶寶說話的積極性不高,隻有在非常快樂或者有某種迫切需要,並且在熟人麵前時,才會開口說話。家長應幫助寶寶提高他們說話的積極性,具體可從以下方麵注意:

要鼓勵寶寶說出會發音的詞。大人一旦知道寶寶能懂得某個詞的意思並會說這個詞時,就應該鼓勵他去使用這個詞,對寶寶的所有言語嚐試應給予獎勵和表揚。當寶寶用詞語表達意願或需求時要積極互動,給予反應,不能忽略。

要與寶寶多交談和溝通。雖然寶寶還不會說很多詞,也應該“聽”寶寶說話,尋找寶寶感興趣的問題,主動與孩子交流,無論寶寶的語言表達是否清晰、有條理,都要耐心地聽,使他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口語,且使他感到自己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了自信。自信是提高寶寶說話積極性的保證。

要多和寶寶一起閱讀。寶寶喜歡的是圖畫書,並喜歡父母讀給他們聽,按照文字一句一句地讀,對他們來說是無趣的。給寶寶一本故事插圖書,和寶寶一起閱讀,父母要用清晰、抑揚頓挫的音調大聲朗讀,讓寶寶模仿父母的聲音。

要多朗讀兒歌和順口溜。順口溜、兒歌和詩歌等有韻律,讀來朗朗上口,容易模仿和記憶,可以以此培養寶寶的模仿發音能力和記憶能力。

要多和孩子做遊戲。遊戲是寶寶語言能力發展的主要手段,在快樂的遊戲氛圍中,寶寶可輕鬆地接受各種信息和知識,父母應該多給寶寶提供一些遊戲,如動物模仿秀、表演故事、過家家、扮鴨子等等,鼓勵寶寶大膽說話,大膽表達自己。

如何給寶寶講道理

雖然在寶寶有種種危險舉動或行為不符合大人意願時,簡單明確堅決地說“不、不行”能讓寶寶明白而且效果也不錯。但是這不代表寶寶就能完全服從,更不意味著講道理就沒有必要。

大多數家長都同意在教育寶寶的時候多講道理、少責罵與命令,但關鍵是應該在寶寶多大時對他講道理,又如何跟不怎麼會說話的寶寶講道理。其實,寶寶一歲多時就能讀懂父母的表情,能聽懂讚揚和批評,能知道誰喜歡他,能感知簡單的是非,父母可通過以下方法讓寶寶明白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簡單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