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寶寶學會分享
分享是一種意識、一種能力、一種品質,寶寶的分享行為不是天生的,需要後天的引導、教育。學會分享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項本領,需要父母的引導和教育。那麼,怎麼教會寶寶學會分享呢,這裏給出幾點建議:
讚揚寶寶與人分享的行為
在寶寶與人分享了東西之後,父母可以通過口頭表揚、讚許的表情、動作(如豎大拇指、親吻)等予以肯定和鞏固。
給寶寶戴戴高帽子
經常強化寶寶:“你是一個善良的、懂事的寶寶,很愛幫助別人”等,這樣寶寶就會把類似的特質整合到自己的自我意識中去。
生活中的言傳身教
成人的身教具有更為重要的榜樣作用,可潛移默化地讓寶寶感受分享的樂趣。寶寶的模仿能力很強,父母經常做的事情,寶寶都會學著做。作為父母該有意在寶寶麵前做一些示範,比如吃飯時,爸爸給媽媽夾菜。慢慢地寶寶把這種分享當作了快樂,每當有好吃的的時候,他總是先遞給媽媽,再給爸爸,最後才是自己吃。
灌輸互惠原則,讓寶寶理解分享的意義
父母可跟寶寶說一些“你現在給別人玩,以後別人也會給你玩”“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給別人玩,原來每人隻有一個玩具,現在可以有很多玩具玩了”之類的話來教導寶寶。
不要拒絕寶寶的友好
當寶寶有什麼東西與父母分享時,即使父母不想吃或不感興趣也要欣然接受,並謝謝寶寶。因為當寶寶看到父母把東西吃下或接受了,並說他很乖的時候,會非常高興。如果父母拒絕了他,他會認為父母不喜歡,以後就再也不給了,慢慢的,他就會自私起來。
但如果寶寶不願分享,家長切不可采取下列方法:
一是強求,以簡單的理由,如“你是大哥哥”,或是威脅的手段,如“以後再也不給你買,我不喜歡你了”等試圖讓寶寶“聽話”;二是扣帽子,諷刺挖苦或是訓斥寶寶為“小氣鬼”。這些做法往往讓孩子心生怨恨和無奈,即便分享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甚至有些孩子會因為“大讓小”的規則而“倚小賣小”。正確的做法是事後多指點,平日多灌輸,不急於求成,要讓孩子在安全、快樂等積極體驗的基礎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