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比較會計專業中高職課程體係,可得出如下結果:(1)基礎課程各有側重。中職注重對語文、數學、英語、物理、藝術等文化素質的培養,而高職側重思想道德、形勢政策、社會主義理論等綜合素質的培養。(2)專業課程既有重複,也有區別,具備中高職銜接的基礎條件。無論中職還是高職均開設了會計基礎、財務會計,此類課程是會計專業基礎課,重複度高。尤其是“會計基礎”,內容重複接近70%;有些技能項目訓練重合率也較高,如會計基礎實訓。高職開設課程科目的數量多於中職,同一門課程的課時數中職多於職。
通過對廣東現行的“3+2”人才培養模式的調研,得出如下結果:(1)中高職課程缺乏有效銜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一是教學目標不銜接。高職院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與中職的初中級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各自獨立,沒有體現層級上的差異,在課程的內容上差別大大,如基礎會計。中職學校教學偏重於對學生操作技能和就業能力的培養,重實踐,輕理論,對文化課不重視,導致學生很難適應高職教育廣而深的理論學習,達不到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二是招生考試不銜接。現行的升學考試偏重於文化課考核,專業考核所占比重較小,技能考核沒有統一標準,致使錄取的學生達不到預期要求,而應試教育影響了對學生崗位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培養。(2)一體化課程體係仍需改進,缺乏標準。主要是學生感覺高職階段教學內容和中職階段有重複,教師授課內容“似曾相識”,導致學習興趣不高等。另外,對於一些基礎文化課如英語等感覺難度較大,沒有統一可遵循的標準。
二、構建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係的思路
課程體係的銜接是中高職銜接內涵的核心部分,在構建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係過程中,首先要明確中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調查分析在中職和高職階段分別對應的崗位是什麼,不同層次的崗位要求是什麼,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調研會計專業的崗位及崗位的類型和層級,進行崗位職業能力分析,掌握各崗位的工作內容與主要任務,了解各崗位對從業者能力、知識和素質的要求,明確哪些內容由中職院校完成,哪些內容由高職院校完成,構建中高職院校一體化課程結構,實施一體化教學計劃,優化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途徑。最終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構建中高職會計專業一體化課程體係。中職教育課程設置要注重專業基礎知識,強調知識應用;高職教育課程設置應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高於中職教育,重實踐,強創新,進一步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在設置課程體係時,還需考慮學生的特點,相對於普通高中畢業生而言,中職學校畢業生有一定的專業基礎,但文化基礎較差,學習能力略低,對理論學習不感興趣,他們好動,偏重對動手操作的技能型學習。要充分考慮到這些特點,統籌安排,將課程體係與內容按照中高職一體化思路進行設計,體現銜接與遞進,避免重複與交叉,同時,又體現中職與高職教育的層次性、分段培養,分工合作,當然,這一切都圍繞崗位能力要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