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對孩子,不要隨便使用經濟獎勵(1 / 1)

現在,有些爸爸會對孩子采取了這樣一種教育方法——經濟獎勵法。比如,隻要孩子做家務做得好,就會給孩子發“工資”;孩子學習認真、作業整潔,就會給孩子“發獎金”。

爸爸認為,通過經濟獎勵的方式可以激勵孩子的進取心和積極性,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和成績。但是,爸爸可能忽略了這樣一個衍生出來的問題,那就是一味地采用經濟獎勵的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起到積極作用,但同樣也可能會帶來不可忽略的負麵影響,比如孩子將生活中的各種事都會與金錢聯係起來,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金錢觀。

雲蘊今年15歲了。早在雲蘊4歲時,爸爸就自創了一套教育方法——“經濟獎勵法”,常以錢為“誘餌”鼓勵女兒。如果女兒聽話、學習認真作業整潔,做家務幹活幹得好,爸爸就發“獎金”;如果女兒犯了錯,爸爸便開出“罰單”。

後來,每隔一段時間,雲蘊就會將自己儲蓄罐裏的錢倒出來數。爸爸知道,那裏頭藏著女兒很多美夢,比如爸爸不同意買給她的玩具或動漫書。爸爸也說過,想買你就自己掙錢買。所以,雲蘊對自己每次的賺錢機會很珍惜。從這個方法中,爸爸也發現女兒的生活能力越來越強,也具備了初步的理財觀念。

不過,這幾年下來,爸爸開始對自己的這套“經濟獎勵法”產生一些困惑。比如,女兒漸漸長大,思想也漸漸改變,她現在愛美了,喜歡化妝品,於是就經常拿自己攢的錢去買。爸爸剛一表示反對,她就氣呼呼地撅起了嘴說:“‘工資’本來就是我自己掙的,我有權力自己花。”每當這時,爸爸就暗暗擔憂,不知道自己的這種教育方式以後是否還行得通。

這位爸爸的“經濟獎勵法”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孩子勞動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賺錢不容易,鼓勵他們通過勞動賺取回報,這無可厚非。

但是,單純的經濟獎勵法隻能收到短期效應,容易讓孩子變得功利,“財迷心竅”。另外,有些孩子還不懂得如何存錢花錢,可能出現亂用錢的情況。因此,從長遠來看,對孩子隨便用經濟獎勵法獎勵,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其實,經濟獎勵法也隻是一種輔助的教育手段而已。孩子有受到大人肯定、欣賞和表揚的心理需求,滿足這種需求,可以是一個擁抱,一句真心的讚揚,一件小禮物等,同樣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成功爸爸課堂啟示:

啟示一:經濟獎勵要恰當

在教育過程中,任何獎勵的手段都不是目的,隻是輔助性的評價,是對孩子個體行為在某種程度上的肯定,因此都要用得適當、合理。平常有些爸爸給孩子的獎勵太多,從生活到學習,不停地給予經濟獎勵,讓孩子覺得自己努力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獎勵,這其實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與習慣都很不利。如果有一天獎金沒了,孩子還會有努力的“奔頭”嗎?

另外,關於獎勵,還要有讓孩子“欲求而難得”的體驗。如果一切都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能輕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獎勵對孩子就失去了意義,獎勵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或不存在了。

啟示二:弄清獎勵的導向性和教育性

獎勵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孩子獲得更大的進步。因此,爸爸要和孩子一起弄清獎勵的導向性和教育性,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爸爸在獎勵孩子時,一定要掌握好導向性問題,不能單純為了獎勵而獎勵。在獎勵孩子時,要告訴孩子,對他的獎勵不是因為他做事的本身,而是因為他做事的態度。比如,爸爸可以對孩子助人為樂的行為給予經濟獎勵,通過獎勵是要讓孩子知道該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

啟示三:經濟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

精神鼓勵是一種滿足心理需要的獎勵,比如稱讚、表揚、鼓勵、關注等,都能夠令孩子變得自信,從而加倍努力。

而經濟獎勵則很形象、直觀,能促使孩子為達成某一願望而努力學習,獲得進步。一旦孩子的願望達成,爸爸獎給孩子適當的獎金,就會讓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再鼓勵他繼續努力。

心理學家認為,精神獎勵的持久性要比經濟獎勵長。所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爸爸應逐步增加精神獎勵的分量,降低經濟獎勵。爸爸可以采取開始以經濟獎勵為主,過渡到經濟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再過渡到以精神獎勵為主的獎勵方式。

爸爸手記

經濟獎勵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孩子的進取心,讓孩子再接再厲。然而對孩子的經濟獎勵不能隨便使用,否則會使得孩子在學習和做事時帶上功利色彩,這樣反而淡化了教育目的。所以,爸爸可以對孩子采取適當的經濟獎勵,但不能濫用,最好以精神獎勵為主,經濟獎勵為輔的獎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