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孩子,也沒有隻有缺點和隻有優點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力和特長也各不相同。
但是,很多爸爸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作比較,然後一味地抬高對方,貶低自己的孩子。當然,爸爸的行為也並非惡意,隻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努力、知道認真。可是,這樣隨便貶低孩子的行為,卻很容易刺傷孩子的自尊心,結果還可能與爸爸最初的期望背道而馳。
事實上,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做任何比較都是有害的。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個性,每一個孩子也都會從他自己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做別的孩子的複製品。
金明和張亮是表兄弟,兩人在一個學校,兩家也離得很近。每天一放學,張亮都會到金明家玩一會兒。
期末考試成績出來的這天,張亮又到金明家玩。張亮驕傲地告訴姨媽,他的各科成績都是95分以上。姨媽誇獎張亮有出息、聰明。金明此時在一旁也聽到了兩人的對話,躊躇著不吭聲。這時媽媽叫他,才不情願地走過來。
“小明,你這次考試考得怎麼樣?把成績單給我看看。”金明慢騰騰地給媽媽找成績單。看著他無精打采的樣子,媽媽有些生氣了,“是不是又考得不好?”拿過來成績單一看,每科都在80分左右。媽媽非常生氣:“你的成績為什麼總這麼糟?你看人家小亮,總是得到好成績。你為什麼不能像他一樣,你的學習環境哪點比人家差?你就是太懶,總是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聽講,沒什麼大出息!”
雖然已不是第一次在張亮麵前被媽媽批評了,但金明還是很不好意思,含著眼淚回了房間。
很多爸爸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很不錯的,但當孩子與其他孩子在一起有差別時,又難免在心裏進行比較。甚至有些爸爸會經常對孩子說“你看隔壁的某某,就不像你這麼頑皮”或者“人家的鋼琴彈得多棒啊,你怎麼連人家的一半都不如!”試想一下,孩子聽到這樣的話該多傷心,自己的爸爸難道是在嫌棄自己嗎?難道已經不喜歡自己了嗎?這種比較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影響到孩子對爸爸的感情。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人無完人,大人尚且不能將事情做得樣樣都好,為什麼要苛求孩子樣樣做得出色呢?爸爸在抱怨、斥責孩子時,應該想一想,你的還隻難道真的“樣樣”都不如別的孩子嗎?他比別的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你讚賞過他嗎?不要把自己的孩子想得一無是處,或者說,別讓你的話使孩子舉得自己什麼都不行。在他未成型之前,他需要的是爸爸的鼓勵和支持,而不是打擊和貶低。爸爸的這種教育方式如果持續下去,就會令孩子變得自卑、抑鬱,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成功爸爸課堂啟示:
啟示一:全麵地看待孩子
爸爸不要時刻隻看到孩子犯的錯,也不要隻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可以多看看孩子的其他好的方麵,比如孩子樂觀、寬容,喜歡助人為樂,等等,都是值得肯定和讚許的。爸爸隻要多注意孩子的日常表現,不要隻將目光放在孩子的一個方麵上,就容易找到孩子的優點和值得讚賞之處。
爸爸不要總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其他孩子的優點相比,而是應該勇於承認不同孩子之間差距的存在,理智地從孩子自身優點做起,因材施教,這樣才能獲得成功的教育效果。
啟示二:用變化的眼光看孩子
孩子是在不斷成長的,也是在不斷變化的,爸爸不要認為孩子現在的不好表現已經定性。隻要認真觀察孩子,就能發現孩子還有進步的地方。比如,孩子以前不能自己完成作業,而現在可以自己完成了;孩子以前不做家務,現在也會主動做家務了;……這些都是孩子進步的地方,也都知道誇獎和鼓勵。
所以,如果爸爸一定要比較的話,就將孩子的現在和以前相比,找到孩子的進步;而不要將孩子與其他孩子作比較,隻看到孩子的不足。
啟示三:對孩子不足的地方給予鼓勵
對於孩子表現出的不足的地方,爸爸要適當地給予鼓勵。比如,孩子這次的數學成績比上一次隻多考了2分,爸爸也不要視而不見,甚至指責孩子“就這麼一點進步,你看人家小剛,這次比上次多考了10分呢”,這對孩子的進步沒有思考的刺激作用。
相反,當孩子比上次有所進步時,哪怕隻是一點點,爸爸也要重視,並適當給予鼓勵,“非常不錯,比上次有進步了。如果再稍微努力一點點,就一定能獲得更大的進步了”。
相比之下,孩子會在爸爸的哪種評價中更有學習動力呢?
爸爸手記
明智的爸爸,是不會隨便拿孩子的一方麵與其他孩子做比較的爸爸,更不會是隨意對孩子下結論的爸爸。孩子是千差萬別的,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個性和長處,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是不正確的,也永遠也不會平衡的。爸爸必須要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應該從他自己實際的基礎上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