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是每個人藏在心裏,不願告訴他人的秘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隱私,孩子也一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領域、知識、情感等,也都逐漸豐富起來,同時自我意識、自尊意識也不斷增強,原來無所顧忌敞開的心扉也會隨之漸漸關閉起來。
但是,很多爸爸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正在長大,忽略了孩子也會有自己的秘密,所以也會無所顧忌地進入孩子的世界,隨意闖入孩子的“隱私地帶”,甚至粗暴幹涉,私拆孩子的信件,監聽孩子的電話,偷看孩子的日記等。
這些行為都是對孩子隱私的不尊重,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會引發親子間的矛盾,削弱孩子與爸爸的親密關係。
薑樊是一名初二的學生。一天,他正走在上學的路上,突然想起了昨天晚上的作業忘記帶了,急忙又掉頭往家跑。
當他掏出鑰匙打開家門時,看到爸爸正從自己房間裏出來,臉上還不太自然。薑樊走進自己房間去拿作業本,結果發現自己書桌的抽屜全部被打開了,自己的日記本、同學們送的賀卡等,都堆在桌子上。
薑樊非常生氣,對爸爸說:“你怎麼翻我的抽屜,隨便動我的東西?”
沒想到爸爸卻比他還生氣:“怎麼?爸爸看看自己兒子的東西還要經過允許嗎?”
“就是應該經過我的允許,你這是不尊重我的隱私!”薑樊憤憤地說。
“小孩子能有什麼隱私?別忘了我是你爹,好了,上學去吧!”爸爸毫不在乎地對薑樊說。
如果爸爸為了了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隱私,其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會令孩子非常反感,甚至會使孩子產生敵意和反抗。孩子也會因為自己的隱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極端的措施將其保護起來,把自己的心緊緊鎖閉,結果導致爸爸與孩子關係惡化。這時,爸爸再想了解孩子就變得更加困難了。
沒有秘密的孩子是長不大的,所以,理智的做法就是尊重孩子的隱私權,給他們一個自由的空間。
成功爸爸課堂啟示:
啟示一:經常溝通,尊重孩子的自尊自由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獨立人格的形成,孩子的“保密性”也越來越強,比如寫日記、書信,與同學交往和談話內容等,都不願向爸爸透露。這時,爸爸可以經常主動與孩子交流,達到與孩子情感上的溝通,營造家庭中平等、民主、理解、寬鬆的行為模式,讓孩子感到自己和爸爸之間不僅僅是血緣上的親子關係,更是生活中可以信賴的朋友。這樣一來,孩子也會願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訴爸爸了。
啟示二:不用非正常手段侵犯孩子的隱私
爸爸在未經孩子允許的情況下,查看孩子的信件、日記、手機短信、電子郵件、網上聊天記錄等,都屬於通過不正常手段獲取孩子的隱私,也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行為。
孩子與成人一樣,也都渴望被尊重、被承認,尤其是在麵對自己的秘密和隱私時,更希望能得到尊重和保護。如果爸爸隨意侵犯孩子的隱私,就是讓孩子異常敏感的心被傷害,甚至會惡化父子關係。爸爸要明白,孩子有了隱私,並不代表是有意隱瞞爸爸。每個人都有隱私,孩子有隱私也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爸爸不希望別人窺視自己的隱私,孩子同樣也不希望爸爸不尊重他們的隱私和秘密。
啟示三:有的放矢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盡管孩子的自主意識逐漸增強了,但畢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是非觀念也嬌弱,缺乏自我克製的能力,正值成長的心理危險期。所以,孩子在處理學業、情感、人際、生活等許多方麵的問題上,還不能很好地把握尺度。
對此,爸爸平時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思想動態,掌握孩子內心隱秘的同時,還應根據孩子的性格、愛好等,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增強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愛好、理想甚至異性朋友時,更應循循善誘,加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