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集聚優勢 建設經濟強區(1 / 2)

集聚優勢 建設經濟強區

科學發展 推動跨越 同步小康

作者:郭正勇

遵義市彙川區自建區以來,緊緊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經濟發展總要求,激發優勢,引領經濟強區建設,積極主攻“四大戰略”,主抓“四個一流”,主推“四個保證”,經濟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發揮政策優勢

主攻“四大戰略”

遵義經濟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技術開發區後,其體製機製優勢為彙川區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掀起新一輪投資熱潮。彙川區抓住機遇,主動配套體製改革,最大限度地為企業提供政策、資金、人才等要素支持。

工業強區有張力。秉承“做強工業,轉型跨越”的發展戰略,堅持“集聚優勢、集群發展、做大做強、提升質量、延伸鏈條”的工業發展思路,利用政策優勢,強力推進製造、煙草、食品、製藥、能源、建材重點產業不斷發展,後續產業接替呈現良好態勢。目前,高坪工業園、外高橋工業園區、航天高科技產業園、董公寺工業園區規模初具、發展迅速。園區的快速發展,必將展現工業強區的張力,輻射周邊的區域、城鎮及相關產業,成為彙川經濟發展新“引擎”。

城市立區有魅力。做大城市總量。在現有城區規模上,提升完善董公寺、高坪片區城市規劃和鳴莊產業規劃,啟動茅草鋪片區控製性詳細規劃編製,完成板橋、泗渡、團澤集鎮控製性詳細規劃和7個村莊規劃編製工作。加快城市道路建設,完善交通網格。不斷提高城市科學管理水平,實現管理從粗放型向精細化的轉變,創建宜居宜業宜商的城市環境,展現千年播州與青春彙川完美結合的魅力形象。

三產活區有活力。以商圈建設作為帶動服務業整體壯大提升的有力抓手,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物流、旅遊等現代服務業。經過十年打造,長沙路汽貿商圈、港澳商圈、廣珠商圈發展快速,培育了汽車及零配件、家電、IT、農副產品等20餘個綜合專業市場,房地產業、餐飲業、娛樂業等非公有製經濟發展迅速,基本形成輻射黔北周邊20個縣(市、區)的市場體係,擴張了彙川城市經濟的“肺活量”。

開放興區有合力。依托上海與遵義的對口幫扶,全力抓好與上海漕河涇開發區合作事宜。成立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黔北服務中心,快速推進漕河涇開發區遵義分區建設步伐,全力打造滬黔對口幫扶和合作的示範園區。加大對外交流力度,先後組織黨政代表團赴貴安新區、貴陽開發區、織金、黔西等區縣考察學習,加強與周邊地區的深度合作,整合優勢資源,形成助推彙川發展新合力。

突出環境優勢

主抓“四個一流”

中央西部大開發,打造貴州經濟社會發展“金三角”的戰略部署,為彙川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黔中經濟區成渝經濟圈的輻射帶動和上海與遵義交流合作不斷深入,國家級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以及“八大工程”的全麵實施,為彙川區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

建設一流的投資環境。渝黔快速鐵路、210國道、遵崇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縱貫全境;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備;區內集中了市級行政中心,061基地、長征公司、天義廠和遵義卷煙廠等一批大中型企業以及高等院校、醫療等教育、醫藥設施,是黔北的物資集散地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商圈經濟發展迅速,現代服務業繁榮,同時依托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細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完善招商引資項目代辦係列服務,打造一流的投資環境。

建設一流的物流環境。圍繞“四化同步”,以四大商圈為龍頭,以五大產業園為基礎,以方便、快捷、安全、規範為標準,加快發展綜合物流、專業物流和配送倉儲中心,啟動李家灣現代物流中心建設,加快彙川機電製造工業園綜合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北部物流園區規劃和建設,吸引國內外企業蒞彙設立采購、分銷、結算等中心,構建大商貿、大交通、大開放、大市場格局,讓彙川形成輻射廣、吸引力強的商品流、物資流、人才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交彙中心和集散地。

建設一流的生態環境。堅守“兩條底線”為立足點,打造宜業、宜商、宜居的一流生態環境。實施“天藍、地綠、水清、氣淨、城市清潔”工程,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加大汙染整治,加快環保能力標準化建設進程,提高環境監管水平,不斷改善環境質量。精心規劃實施城郊綠化美化工程,重點打造蘭海高速、繞城高速沿線以及重點區域的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做好生態與旅遊融合,把綠水青山打造成為彙川的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