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感慨,自己在外麵辛苦掙錢,孩子有什麼需求都滿足,可孩子就是不聽話,真是白養他了。試問,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長嗎?是否真正了解他的狀況和心態?現在每家就一個孩子,孩子越小,家長的期望值越高,但是,這個期望值必須分解到孩子成長的每一天。如果父母多欣賞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默默地關注和關懷,孩子的變化就會在你的意料之中,親子之間就不會產生“代溝”。要實現這一點,家長首先要愛孩子,把與孩子的親情放在第一位。掙得金山銀山,不如收獲孩子的美德和孝順。家長再忙,工作再累,也要和孩子多相處,吃飯、學習、玩耍、勞動、出遊,用心的家長應把教育體現在點滴細節中。
1.被欣賞的感覺一定很好
記得孩子小時候,我給孩子買玩具,總是挑選自己喜歡的,回家之後,手把手地教孩子玩。可是,孩子一旦學會了,就不玩了。
後來,姥姥帶他,拿到新玩具,直接給孩子,就看著他自己玩,隻要孩子在琢磨,就不打擾他。
我站在一邊,看著孩子。
孩子越不會就越著急,有時候幹脆把它扔得遠遠的,過一會兒再把玩具撿給他,他會接過來,繼續研究。
幾天之後,孩子突然知道怎麼玩了,特別高興,拉著媽媽看他的本事,不看都不行。
得到大家的欣賞和誇獎之後,他一遍一遍地表演給大家看,那種被欣賞的感覺一定很好!
無形中,玩具的利用價值提高了。
受此啟發,在孩子後麵的成長過程中,我盡量騰出更多的時間欣賞孩子的才智,而不是手把手地教他怎麼做。
有時候讓他幹活,他隻要問:“媽媽,怎麼做呀?”
我就用肯定的語氣告訴他:
“這點事怎麼會難住我兒子呢?”
“媽媽的辦法,絕對沒有你的辦法好!”
“你怎麼做都行,我都會欣賞你。”
慢慢地,他養成了自己動手動腦的習慣,從來不依賴媽媽。
從上學到現在,他遇到難題很少找父母解決,所以媽媽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欣賞著孩子成長。有時候,媽媽還要做一個虛心的小學生,聆聽他的“教誨”,聽他講“不規則圖形的麵積計算、日食形成的原因、小孔成像的原理”,等等。
靠自己努力學到的本領,肯定特別有成就感,特能增強自信心,父母一定要成全孩子。
老師們都說,孩子性格外向、活潑、自信,動手能力強。從心理學的觀點看,可能得益於家長的賞識和鼓勵。
孩子勤於動手,勇於嚐試,思維得到了鍛煉,能力得到了開發,經常被欣賞,顯得更加自信。
家長都希望孩子活潑、快樂。孩子快快樂樂地生活,是父母最大的心願。為了孩子的幸福,為了讓孩子快樂成長,給孩子一個表現自我的舞台吧,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充分地展示自己。
如果父母能充當孩子的忠實“粉絲”,去欣賞孩子創造的生活,我相信,孩子被欣賞的感覺一定很好!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先對孩子進行相應的讚美,孩子就會朝著你希望的方向發展。如果媽媽不吝欣賞,效果會非常好。
孩子小時候犯點小錯,受到媽媽批評,雙方都會不愉快。為了減少說教,提高孩子的辨別能力,媽媽就要告訴孩子:“寶寶,你最大的優點是,出現錯誤就及時糾正。很多時候,是因為你還小,不知道怎麼做對,怎麼做不對,才出錯,一旦你能分清,肯定按對的去做。這一點,媽媽很欣慰。所以,做事之前,一定要好好想想。”
孩子小時候,最在乎媽媽的感受,媽媽不喜歡的事,孩子不會故意去做,如果出現問題,媽媽必須及時糾正。與此同時,要給孩子一種意識:三思而後行,不能被同一塊磚頭絆倒兩次。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孩子自然會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
孩子上一年級時,字寫得很好。春節回家,爺爺說:“孩子寫字的基礎已經打好了。”
得到爺爺的表揚,孩子非常高興。媽媽因勢利導:“這孩子突出的優點就是做事總要做到最好,做不好就過不了他自己這一關。寫字的時候,寫不好就不放棄,總是比著書本寫,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時間長了,他自己也覺得,這就是他的性格。直到現在,孩子不管做什麼事,總要盡他所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學投籃,一投就是兩個小時,學帶球過人,一連幾個星期就練一個動作,直到到了球場上,在不經意間運用自如了,才改學其他的動作。
在小學養成了寫字不塗抹的習慣之後,每次寫作文都精心構思,一篇下來,一個字不改。
老師教他畫畫,畫一盆仙客來,他很感興趣,畫起來特別投入,一上午不動地方,直到老師說,休息一會兒吧,這幅畫可以讓媽媽給你裱起來了,長大了再看,這才如釋重負。
高一母親節,給媽媽做菜,每一個工序、每一個點綴都要精心設計,獨立完成。四菜一湯,擺在餐桌上,花費了這個大男孩整整兩個小時。媽媽能不為之感動嗎?
把事情做到最好成了他的一個習慣,做最好的自己成了他的追求。優秀的習慣一旦成為孩子的性格,將會終生受益的。
每個人的心靈都具有兩麵性,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優秀的一麵就會熠熠生輝,讓孩子充分展示他最優秀的一麵吧!這樣,孩子會更快樂,家庭會更幸福。
教子心經
● 孩子快快樂樂地生活,是父母最大的心願。為了孩子的幸福,為了讓孩子快樂地成長,給孩子一個表現自我的舞台吧,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充分地展示自己。父母充當孩子的忠實“粉絲”,去欣賞孩子創造的生活。被欣賞的感覺一定很好!
●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先對孩子進行相應的讚賞,孩子就會朝著你希望的方向發展。每個人的心靈都具有兩麵性,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優秀的一麵就會熠熠生輝。
狀元寶典:心態好超常發揮,父母不刻意定目標
——2010年遼寧高考理科狀元:唐瀟晴(總分712)
考出這麼好的分數,連唐瀟晴自己都沒預料到。她覺得可能是自己心態好,成績自然有出色的發揮。她說自己是大大咧咧的性格,什麼事都不特別在意,即使高考前幾天,也沒有一點緊張和煩躁,跟平時沒什麼兩樣。緊張的學習間隙,唐瀟晴通過下國際象棋、跳棋、五子棋和滑冰來放鬆。唐瀟晴的學習竅門是課堂跟緊老師,課下主攻薄弱環節。這次高考,唐瀟晴對自己138分的英語成績最滿意,她提高英語成績的辦法是大量做題和抄別人的筆記。
唐瀟晴的父母都是本鋼員工,父母從來沒刻意要求女兒達到什麼目標,隻要將來她能養活自己就行了。正是由於他們從未給女兒壓力,她活得才如此輕鬆。
2.讓興趣與愛好陪伴孩子成長
每個孩子在每個年齡階段都會產生對不同事物的興趣與愛好,對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興趣與愛好,家長要大力支持,並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如果家長能把握時機,做好後盾,孩子在某些方麵的技能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孩子的生活就會更加豐富多彩。
另外,青少年正處於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強記憶力,增強忍耐力,發揮創造力;體育,可以讓孩子更健康,造就堅強的意誌品質,增強自信心。同時,如果孩子能夠喜歡體育,不僅有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終身鍛煉意識,使孩子更自覺更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對他的一生都有好處。
我的孩子在6歲時突然提出學輪滑,穿上旱冰鞋,沒日沒夜地練,上樓都舍不得脫,那段時間,孩子課後的精力全部集中在輪滑上,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技術,既鍛煉了孩子的平衡能力,也磨煉了孩子的毅力。
小學一年級時,孩子說:“我們學校辦合唱隊,每個星期六老師教唱歌,我也想唱。”雖然我任高三的課,教學任務很重,周末也要上課,但是,為了滿足孩子的願望,再累也得把他送過去。一學期下來,孩子懂得了許多音樂常識,掌握了一些發音的技巧,連說話都講究用丹田氣,既省嗓子,又有磁性。
二年級,學校安置了乒乓球案子,他買來球拍,放學就打。初中上乒乓球課,老師很喜歡他打球的樣子,特意告訴他:“你隨時可以到乒乓球館練球,不收費。”但他怕耽誤學習,很少去。上高中後,學校舉辦乒乓球比賽,他竟然捧回了年級第三的獲獎證書。
四年級,最喜歡的籃球開課了,他一放學就開始訓練,不到筋疲力盡不回家。三步籃、傳球、搶籃板、帶球過人、三分籃,一項一項地練,課餘生活非常充實。
他沒進過遊泳班,但每次和朋友去遊泳,蛙泳、仰泳、自由泳運用自如。
在高一,一到羽毛球館,就與上研究生的表哥、表姐對陣,從不示弱。
和樓下的爺爺奶奶打撲克牌,也認真得很,牌不好也要力爭少輸一級。
我發現,在孩子的快速成長期,看什麼都是新鮮的,學什麼都特別快,得到家長的欣賞與鼓勵之後,孩子更有成就感,從而樂此不疲。隻要孩子的課餘生活是充實的、積極的、健康的,他就不會尋找虛擬世界的安慰,就不會成為網迷。
學生以學為主是對的,但是,如果孩子興趣廣泛,也是一件好事。事實上,時間在他眼裏非常寶貴,他一會兒都不舍得浪費。雖然不管玩兒什麼,都會占用一些時間,但是,孩子的身體得到了鍛煉,大腦得到了休息,再回到書桌旁,精力就特別集中,從來不會磨磨蹭蹭,所以學習成績一直很好。
有興趣、有愛好是一件好事。興趣、愛好得到了滿足,會給他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樂趣,可以廣交朋友,開闊眼界,增強自信。
孩子玩的過程是愉快的、興奮的,愉快的心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快樂生活、積極學習是每位家長所期望的。有了興趣和愛好陪伴孩子成長,孩子會更健康、更快樂。
教子心經
● 每個孩子在每個年齡階段都會產生對不同事物的興趣與愛好,對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興趣與愛好,家長要大力支持,並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如果家長能把握時機,做好後盾,孩子在某些方麵的技能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孩子的生活就會豐富多彩。
● 青少年正處於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體育,可以讓孩子更健康。如果孩子能夠喜歡音樂和體育,有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培養孩子的終身鍛煉意識,使孩子更自覺更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對他的一生都有好處。
狀元寶典:興趣廣泛,做自己喜歡的事
——2010年北京高考理科狀元:李泰伯(總分703)
父母希望他做事謙虛、誠懇,生活得安然、踏實。在他的母親看來,孩子從小最大的特點是做事認真,而且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和好奇,興趣異常廣泛。“我愛我做的每一件事,我做我愛的每一件事。”一個重要的表現是,這位優秀的理科學生擁有浪漫的藝術和文學氣質。在高二選修階段,他選修了美術和音樂創作,現在父親手機上使用的鈴聲,就是這位理科學生的音樂原創作品。“我最愛聽莫紮特的音樂,每當聽到它時,所有失意仿佛頃刻間都可以得到化解。”從小學習鋼琴的他,經常可以從音樂與藝術中獲得寧靜的心態。
3.孩子是用耳朵吃飯的
我的兒子和其他90後一樣,本來土生土長,偏偏喜歡吃洋餐,麥當勞、肯德基是他的最愛,對大鍋菜、水餃等卻不感興趣,姥姥對此深感遺憾。
孩子上小學時,寒假回到老家。正逢春節,老家招待客人的主食就是餃子,可是孩子不喜歡。姥姥說:“姥姥包的餃子和別人包的不一樣,這餡兒是專門依著你的口味調的,你嚐一個,如果不好吃你就不要吃了。”
孩子一聽,抓起來就吃了一個,接下來一氣吃了好多個。
孩子從來沒有吃過那麼多餃子,姥姥看了特別高興。從此之後,孩子每次回姥姥家,都要吃餃子。
姥姥從小帶他,知道孩子口味輕,不喜歡蔥薑的味道,調餡兒的時候確實注意到了,但是,在這件事裏,耳朵的作用也不可小覷。
一次,我去承德,發現那裏的燒賣很好吃,就買了些蓧麵,回來後學著做。但我不了解蓧麵的習性,雖然花了很多心思,希望能做得漂漂亮亮的,可開蓋一看,全變形了。我隨口就說:“壞了,火太大了,快成糨糊了。”
孩子一聽,急急忙忙跑到廚房,然後把臉一沉,不吃了。
姥姥說:“孩子是用耳朵吃飯的,以後一定要注意。沒有你這句話,他就是看出來了,也會吃一點,讓你這麼一說,想吃也不吃了,這就是孩子!”
吃飯如此,學習以及各種習慣的養成更是這樣,聽風就是雨。
就拿早上上學起床這件事來說,爸爸問,“孩子起來了嗎”,如果我說,“昨天睡得晚,讓他多睡會兒吧”,你去看看,他肯定不起。相反,如果媽媽說,“他知道早點起,可能正穿衣服呢”,隻要去開他的房門,他肯定是坐著的。
周末,孩子不起床。爸爸說,“叫孩子早點起來吃飯吧”。我故意大聲說,“讓孩子睡個自然醒吧,一會兒,學習效率肯定高”。孩子自己起來後,吃飯都算計時間,坐在書桌旁,學習特專心,根本不用督促。
在小學,每次考試過後,孩子都要讓媽媽在試卷上簽字,趁此機會,我告訴孩子:“卷麵是學生的第二張臉,老師有時候是先認識試卷,後認識學生的。見字如見人,你的卷麵一定很整潔。”
從小學,孩子的字就一直很好。每次習字課,如果語文老師說,“寫一篇字,如果沒有塗抹,今天免作業”,他肯定能做到。回來後告訴我,“我沒有塗抹,所以今天還是沒有作業”,特別自豪,玩起來也特別開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脾氣也見長,遇事開始急躁。爸爸說:“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急躁,急躁不能解決問題,男人要有修養、有理智、有氣度,不能動不動就發脾氣。”之後,孩子在爸爸跟前,每次遇到不順心的事,都能克製自己。
孩子特別喜歡足球,最欣賞世界足球先生卡卡。卡卡的紳士風度,成了孩子的最佳榜樣。現在孩子上高中了,很少發脾氣,個人修養不斷提高。
孩子從呱呱墜地,到步入成年,正是一個個生活習慣的養成過程。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是通向失敗的大門。不過,任何習慣的形成都有一個開端。既然“孩子是用耳朵吃飯的”,那我們就先下手為強,用孩子的耳朵,做好孩子的向導。
孩子心中有了標杆,言行舉止就會講分寸,天長日久,孩子會養成更多的優秀習慣。
教子心經
● 孩子長大的過程,正是一個個生活習慣的養成過程。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是通向失敗的大門。不過,任何習慣的形成都有一個開端。既然“孩子是用耳朵吃飯的”,那我們就先下手為強,用孩子的耳朵,引導孩子逐步走上美好的人生之路。
● 一個人的修養是一種耐性的磨煉,通過嚴格要求,多經曆一些事情,磨煉性格也能磨煉意誌,是孩子成熟的必經之路。
4.正麵引導優於反麵說教
英國的教育家洛克說得好,“要想讓他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的辦法是先冠之以相應的美名”。
我的孩子在五年級的時候就很懂事了。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貪玩兒是天性。有一次,是在冬天,放學到家,天已經很黑了。母子倆買了許多食品,其中有一兜雞蛋。他騎的是小車子,書包和其他所有的東西都在我的車子上。
他騎上車子,飛快地進了小區門口。我以為他先開樓門去了,很是欣慰。可是,到了樓前,沒有人;看看樓上,燈也沒亮。
車子支不穩,防盜門也不好開,我很著急。眼瞅著他進了小區門口,不應該有什麼事的。
雖然這樣想,但天這麼黑了,看不到孩子還是很著急。
突然,他飛馳而來,一個急刹車停在了我的麵前,“我、我都圍著小區轉了一圈了!”言外之意:看我的車技如何?
我不高興,但還是下意識地調整了一下心態,趕忙說:“兒子,我就知道,你肯定等著幫我提東西呢,要沒兒子幫忙,我連大門都不好開。”
“我來!”孩子一下子意識到了。把車子一支,先把書包挎到背上,再從車把上摘下東西,一個一個往自己手指上套,一邊卸,一邊說:“你隻管放車子吧,我都能拿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