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孩子因為小時候學琴受到過父母的責罰,長大後從不動琴。

有多少小學時的乖乖女到了中學變得無比叛逆,連課都不好好上。

現在的媽媽大都是職業女性,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孩子越小,媽媽越應該最大限度地增加與孩子共處的時間,多培養孩子的興趣,而不應該輕易把孩子交出去,讓孩子過早接受建立在利益之上的重知識、輕情商的培訓。

古語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孩子小時候能夠養成一種積極向上勇於進取的心態,比懶懶散散隻會等要靠強得多。如果孩子長大後沒有學習的興趣,缺乏學習的內驅力,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一顆進取之心,過早地學了A、B、C又有什麼用呢?有很多孩子從小就沒有休過雙休日,到了初三反而放棄了中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比過早灌輸知識更值得重視。

教子心經

● “不憤不啟”,也就是說,“孩子學習不到想弄明白一個問題而苦思不解的時候,不要去開導他”,我特別讚同。但是,如何使之“憤”是教育的藝術,媽媽要做的就是利用合適的機會,或者刻意創造機會“使之憤”。

●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孩子小時候能夠養成一種積極向上勇於進取的心態,比懶懶散散隻會等要靠強得多。如果孩子長大後沒有學習的興趣,缺乏學習的內驅力,過早地學了A、B、C,也不會發揮多大的作用。

● 學習興趣培養宜早不宜遲,學生帶著對知識的渴望主動學習,效果會更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比過早灌輸知識更值得重視。

7.管與不管,多培養孩子獨立思考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媽媽們的文化水平在逐步提高。孩子上小學時,做媽媽的大都有能力對其進行知識層麵的輔導。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不同孩子的身上卻產生了不同的結果,有的小孩因此養成了必須依賴媽媽才能完成作業的不良習慣。

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放學回來問媽媽,這個題怎麼做呀?有的媽媽立即認認真真地給孩子講,唯恐孩子聽不明白。

孩子嚐到了甜頭,甚至認為媽媽比老師講得還好,上課不聽講,回來也能完成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恰好生性懶惰,那麼,媽媽這種誨人不倦的做法很可能就變成了一件壞事。隨著年級的不斷提高,媽媽不可能一直輔導下去,這時,孩子和家長都會陷入困境。

“育善在家,啟智在師”。從小教育孩子尊敬老師,跟著老師學習,孩子才能盡快步入正常的學習軌道。

做老師的媽媽們在家裏很少給孩子講課,因為她們特別忌諱簡單地教給孩子知識。相反,經常告訴孩子,要抓緊課上時間學習。這樣一來,既避免了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更不會讓他們產生有家庭教師的優越感。

我的孩子還小的時候問我:“這個題怎麼做呀?”

我說:“媽媽沒跟你去上學,怎麼會做呢?你想想,老師是怎麼教的?”

之後,我投以期待的目光,耐心地等待孩子回憶,實在想不起來,就提醒他去翻書。

雖然花費了很長的時間,最終,孩子自己解決了。

這時,我除了表揚和鼓勵,就是請他教我,給我講一下思路和方法。在孩子教我的過程中,可以看得出孩子很自豪,因為媽媽不會,他卻會。

英國的教育家洛克曾經說過,如果要讓他掌握什麼知識,或者要激發他的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讓他教給別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留作業就是為了讓學生深入思考,減少遺忘,要的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是媽媽的責任。

媽媽不做孩子的靠山,既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也從另一方麵告訴孩子,上課要認真聽講,要從課堂上學習,跟著老師學習,課上學得越好,課下作業就會越容易。

媽媽不做孩子的靠山,孩子不等不靠,也有助於孩子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林小可上初中後,媽媽第一次去開家長會。數學老師和英語老師講,每個星期最少一次小測,學生都有小測本,要求孩子回去讓家長簽字,以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媽媽聽著,很納悶,孩子從來沒有讓他看過,可是再看看孩子的成績,恰好這兩科都是滿分。

回家後媽媽問孩子:“你有小測本嗎?”

“有。”

“需要媽媽簽字嗎?”

“不用了。”

“老師不說嗎?”

“老師說的是那些不學的!”

孩子比媽媽還明白,老師這樣做,就是為了多一分力量督促孩子學習,既然孩子已經在認真學習,家長簽這個字也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小可媽媽小的不管,隻管大方麵,這造就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一直很讚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孩子早晚會超過媽媽,早一點比晚一點更好。所以,為了孩子的發展,媽媽應勇於示弱,學會示弱,不做孩子的靠山,孩子的發展會更快更好。

教子心經

● “育善在家,啟智在師”。在文化課方麵,家長不可能一直輔導下去。從小教育孩子跟著老師學習,孩子才能盡快步入正常的學習軌道。

● 如果要讓他掌握什麼知識,或者要激發他的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讓他教給別人。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留作業就是為了讓學生深入思考,減少遺忘,要的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是媽媽的責任。孩子不等不靠,也有助於孩子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8.架起心橋,多與孩子溝通

在高中,有的家長眼睜睜地看到孩子要走彎路,一點辦法都沒有,隻好給老師打電話。

有的說:“孩子大了,根本不聽我們的,幾天都不和我們說一句話,還是老師給管管吧。”

有的說:“孩子大了,什麼事都不和我們說了。尤其是談到學習上的事,把臉一沉,把門一關就不出來了。再多問,就會甩出一句:‘別管了,給你們說也不懂。’”

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老師問學生:“家長管你吃,管你穿,供你上學,為什麼連句話都換不出來呢?每天吃飯的時候說話嗎?”

有的學生沉默不語,有的學生說,沒人和我一起吃飯。

進一步了解發現,這樣的孩子確實很少和父母在一起吃飯。理由很簡單,早上孩子上學太早,尤其是冬天,家長認為孩子大了,自己可以解決了,所以,孩子走的時候家長就不起來了,早上說話的時間沒有了;中午時間緊,讓孩子吃食堂,中午說話的時間也沒有了;晚上,孩子放學回來,有的媽媽能在家裏做飯等孩子回來,有的未必能,爸爸們應酬多,很少在家裏吃飯,甚至孩子睡覺的時候都回不來,晚上說話的時間也幾乎沒有了。一天下來,孩子在家裏基本沒說話的機會。

這樣周而複始,越來越沒有共同話題,所謂“代溝”就這樣形成了。

正常情況下,孩子是有很多話要說的。因為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強的,學校在舉辦什麼活動,班裏有什麼新鮮事,哪位同學出了笑話,孩子們是願意和家長分享的。如果家長用心聽,留意聽,孩子是很樂意講給他們的。孩子考好了,受表揚了,更希望家長知道;同學之間發生的分歧和摩擦,也想得到父母的幫助和指導。可是孩子想說的時候,沒有人聆聽;得意的時候,沒有人為他喝彩;失意的時候,沒有人鼓勵。慢慢地,他沉默了,封閉了,什麼都不說了。

相反,父母想說的時候卻是不顧一切的。考試了,開家長會了,成績不理想了,很少考慮孩子的感受,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有的家長,抓住了孩子的弱點,就找到了談資,孩子沒有了話語權,從而導致了本節開頭所說的局麵。如果這樣的局麵不能改變,到最後,不但孩子的成績上不去,親子之間的親情也會大打折扣。

我一直認為,季節不等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在生長的季節,不及時澆水、施肥,不及時拔除周邊的雜草,錯過了季節,影響收成是必然的。

雖然中學生的家長們都是人到中年,外麵有事業,家裏有老人,時間緊張,精力不足。但是,孩子教育的關鍵期稍縱即逝,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少走彎路,就必須在時間和精力上早下工夫。

現在每家就一個孩子,孩子越小,家長的期望值越高,但是,這個期望值必須分解到孩子成長的每一天。如果父母培育孩子的能力與孩子的身心同步增長,孩子的變化就會在你的意料之中,那麼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就不會產生“代溝”。

要實現這一點,首先要有時間做保障。父母再忙,工作再累,也要和孩子一起吃一點早飯。一天之計在於晨,早上,孩子帶著父母的期望去上學,和他自己睡眼惺忪地走不一樣;中午,能和孩子一起吃飯就不要讓孩子吃食堂,因為媽媽的飯菜裏有愛的味道;晚上,爸爸為了孩子少安排一次應酬,孩子能夠體會得到爸爸的溫暖。

孩子真正需要依偎在父母身邊的時間最多不過十幾年,一旦他上了大學,工作、戀愛、結婚、生子,很難再有時間和父母在一起。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家庭的未來,我們就權且把陪孩子當做加班吧。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為孩子付出,回報是難以計量的。因為,你收獲的是孩子的未來,任何權力和金錢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如果你能每天為孩子加班,孩子便絕對不會與你相對無言。你今天投資的,肯定是一隻績優股。

教子心經

●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季節不等人。在生長的季節,不及時澆水、施肥,不及時拔除周邊的雜草,錯過了季節,影響收成是必然的。雖然中學生的家長們都是人到中年,外麵有事業,家裏有老人,時間和精力尤為珍貴,但是,孩子的教育不容忽視。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少走彎路,就必須在時間和精力上下一些工夫。

● 現在每家就一個孩子,孩子越小,家長的期望值越高,但是這個期望值必須分解到孩子成長的每一天。如果父母培育孩子的能力與孩子的身心同步增長,孩子的變化就會在你的意料之中,那麼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就不會產生“代溝”。

● 孩子真正需要依偎在父母身邊的時間最多不過十幾年,一旦他上了大學,工作、戀愛、結婚、生子,很難再有時間和父母在一起。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家庭的未來,我們就權且把陪孩子當做加班吧。對孩子進行付出,回報是難以計量的。因為,你收獲的是孩子的未來,任何權力和金錢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9.孩子大了,你準備好了嗎?

作為常年站在高中講台上的老師,我不希望任何一個孩子荒廢青春。但是,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看到惡習不改的孩子,看到那些無奈的家長,我有責任說出自己的想法,給父母們以借鑒。

我想告訴家長們,隻要孩子智商中等,隻要他一心向學,隻要孩子踏踏實實地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憑借自己的成績升入了高中,那麼,高中的基礎知識他都能學會。如果孩子經常性每一科都不及格,肯定有原因。

目前,許多學生考試不及格,不是智商問題,而是貪玩造成的。最新數字顯示,初中生上網玩遊戲的比例占到了30%,高中生占56%,有網癮的達到了10%。

孩子不知深淺,他想不到不讀書將來會怎麼樣,玩一會兒是一會兒。而玩遊戲很容易上癮,一旦迷上了,很難自拔。如果家長對此估計不足,放縱不管,孩子便會迷途難返。

學壞容易,變好很難。一旦迷上了遊戲,上課肯定沒有心思,老師講什麼,他肯定聽不進去。

高中的課程,容量很大,內容較深,理解容易,掌握很難。並且,學生每一天都需要在前一天的基礎之上向前邁進。所以每一天、每一科的內容都需要認真咀嚼、消化,否則就跟不上課程。

家長要讓孩子上高中,就一定要給孩子灌輸一種思想:青年時期是人的一生當中能夠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習上的最佳時期,因為,這個時期衣食無憂,精力旺盛,思想單一,也具備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如果不能在這個時期為自己的將來做好知識儲備,將成為一大憾事。

學生的工作就是讀書,學習必須用心專一。即使能力再強,分心於多項事物也可能一事無成,所以,絕不能三心二意,把最美好的時光浪費在虛無縹緲的遊戲上。

我們知道,不論做什麼事情,如果用心浮躁,便很難成功。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家長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一天地耗費時光,卻一點辦法也沒有,甚至當老師滿腔熱情地找到他們,他們都不抱任何希望。這是因為,親子之間在網絡遊戲的戰場上鬥爭的時間太長了。他們之所以把孩子送入高中,隻是求孩子有一個去處,有人給看著,不影響社會治安。

試想,如果家長的這種態度傳到學生耳朵裏,他還會在乎老師的說教嗎?一旦孩子到了連家長和老師都說服不了的地步,學校的紀律也就成了擺設。

有一些孩子,晚上上網,白天瞌睡,遲到、早退初露苗頭。老師發現後,想和父母聯手幫助孩子扭轉現狀,可是,父母卻認識不到。來到學校,他們看到其他學生在上課,自己的孩子在和班主任談話,就擔心孩子的課程被落下,看到老師就先求情,要求老師讓孩子先去上課。也就是說,他們不考慮如何與老師配合,把孩子的不良現象遏製在萌芽狀態,而隻看到了一節課。家長們可能不知道,一旦孩子的心不在教室裏了,他的眼睛裏耳朵裏什麼都進不去。何況,家長向老師求情,讓他坐在教室裏,實質上就是在庇護他,之後,他不會有任何改變。

另外,孩子遲到、早退、曠課的同時,學習對他來說已經不是頭等要事了,如果不能深入挖掘思想根源,不能徹底解決思想問題,就會惡性循環。

正常情況下,動不動就找家長的老師很少。一旦老師主動找到家長,肯定存在著很大的必要性。家長如果能認真體會老師的用意,用心觀察孩子的表現,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分析孩子的心理動向,及時地把孩子引入正確的軌道,就不會產生真正的難題。相反,如果家長忙於工作,不配合老師的工作,要麼疏於管理,要麼懲罰孩子,甚至抱怨老師,孩子就會越來越難管。

孩子一旦發現家長和老師之間沒有默契,行為就會變本加厲,最後吃虧的還是孩子。

還有一些學生,他知道老師教學任務很重,班容量很大,所以就耍小聰明,想方設法逃避老師的管理。所以,如果家長能夠經常過問孩子的成績,就能及時地發現問題。

用心的家長,每天都會把孩子的教育問題掛在心上,因為用心,孩子就不會出現問題。家長越沒有心理準備,孩子越容易耍小聰明、鑽空子,到時候,家長勞心傷神,卻無濟於事。當感到教育孩子越來越吃力的時候,麻煩就來了。

有準備的父母,對孩子是“小著管,大了慣”,孩子越來越懂事,大人越來越省心。所以,為了家庭的幸福,為了孩子的將來,家長必須走在孩子的前麵,不打無準備之仗,做一名能夠引領孩子成長的啟蒙老師。

教子心經

● 隻要孩子智商中等,隻要一心向學,隻要孩子踏踏實實地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憑借自己的成績升入了高中,那麼,高中的基礎知識他都能學會。如果孩子出現了考試不及格的情況,肯定有原因。

● 正常情況下,動不動就找家長的老師很少。一旦老師主動找到家長,肯定是孩子出現問題了。家長如果能認真體會老師的用意,用心觀察孩子的表現,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分析孩子的心理動向,及時地把孩子引入正確的軌道,對孩子對家庭都有好處。

狀元寶典:學習上肯鑽研,課堂外興趣多樣

——2010年山東高考理科狀元:陳大鵬(總分723)

會學習,肯下苦功,是陳大鵬自認為學習中最大的優點。高中三年,他一直是班裏的“勤學之星”,學習上從不懈怠和苟且。在學習中,他非常注重總結,注重剖析典型性問題。他做題不重多而重精,直到把一道題研究明白,並靈活運用。

除了會學習,陳大鵬高中三年還一直擔任班長和學生會幹部,是校園活動的積極分子。他的愛好非常廣泛,琴棋書畫無所不能,主持節目、演講比賽也都積極參與。他的書法作品還曾獲得濰坊市中學生書法比賽一等獎。在高二時,他發起成立了一個綠色環保社團,組織了60多名學生參與綠色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