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學好口才-成就孩子的未來(2 / 3)

總之,好口才帶給人的好處太多太多。孩子若擁有了好口才,一定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幸福、更快樂、更順利。

學好口才,用真誠的語言打動人

有一個業務員,幹了十幾年的推銷工作,漸漸地,他對這種強顏歡笑、誇大其詞招徠顧客的做法感到厭倦。他決定摘下以往虛假的麵具,用最真誠的態度麵對客人,向顧客“講真話”,即使被解雇也在所不惜。

這一天,一個顧客走進店裏,在一張可自由折疊、調節高度的桌子麵前看了很久,然後詢問他這款桌子的質量。

他如實地向顧客介紹:“這款桌子的質量不怎麼好,我們常常接受退貨。”

“噢,是嗎?不過這是最近很流行的款式啊。”

“這款桌子是很流行,因為款式比較新穎。不過,它並不實用,說是可自由折疊並隨意調節高度,但操作起來並不是很方便。”

“小夥子,你說話很實在啊。”這位顧客說。

“顧客都是很聰明的,我說假話也騙不了您,我勸您還是別買這種桌子,看看別的款式吧。”

“嗯,好的,謝謝您的建議!”顧客笑著點點頭,然後離開了。

顧客一走,這個業務員就受到了主管的訓斥,並告訴他他被“炒掉了”。

就在這個小夥子失落地走在街頭時,突然有人在身後拍了他一下,回過頭一看,原來是剛才那名顧客,那個人說:“小夥子,你怎麼不在店裏上班?”

小夥子苦笑了一下,說:“因為我不讓你買那張桌子。你知道的,老板……”

那名顧客笑了起來,然後遞給小夥子一張名片,說:“看來你的老板真的不知道什麼是人才!你明天來我的單位上班吧,記住,我這不是可憐你!你的真誠,就是你最大的財富,這一點你一定要保持住!”

很多人認為孩子會“耍嘴皮子”就是會說話。然而,說話技巧再高,但如果沒有真誠的態度,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真實可信的說話內容加上真切誠懇的說話態度,你才能發揮口才的最大效果。就像諺語說的那樣:有了巧舌加誠意,就能用一根頭發牽動一頭大象。

當然,說話的技巧和方法需要日積月累、循序漸進,但誠懇的表達方式和情感基調卻是孩子很快就能擁有的。隻要對方感受到你的真實和誠懇,就能被你打動。

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如果虛偽待人、心口不一,甚至用“假話”騙人,隻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失去別人的信任。隻有付出真誠、以心換心,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贏得別人的信賴。尤其是在危急的時候,真誠的態度勝過巧舌如簧,更能帶來神奇的成功。

1952年,艾森豪威爾競選美國總統,年輕的參議員尼克鬆是他的副總統搭檔。

尼克鬆為競選四處奔波,這時,《紐約時報》突然報道:他在競選中秘密受賄,這給共和黨的競選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為了改變不利的局麵,共和黨讓尼克鬆在電視上發表半個小時的公開聲明,向全國的選民做出解釋。這半個小時的講話非常重要,澄清事實,獲得選民的認同,對艾森豪威爾競選美國總統非常關鍵。所以當時,幾乎所有的電視台、電台都把鏡頭、麥克風對準了尼克鬆。

尼克鬆做過無數次演講,他熟知各種演講技巧,但在這重要的關頭,他放棄了那些華麗的辭藻和眾多的口才技能,而是用最坦誠的態度對待選民:他把自己的財務狀況全部公之於選民,詳細地說明了自己的經濟狀況,連怎樣花掉每分錢都如實地告訴大家。

最後,他滿懷感恩地說:“我太太帕特沒有貂皮大衣,在競選期間,我隻收到別人送給我的一樣東西,那就是德克薩斯州的一個朋友送給我兩個孩子的一隻小狗,兩個孩子非常喜歡這隻小狗,所以我留下了這隻小狗,我想這應該不算受賄。”

尼克鬆的這次講話獲得了巨大成功,他爭取到了選民的同情和信任,贏得了大批選票,扭轉了被動的局麵。

尼克鬆的這次講話有兩大特點:一是“真誠”;二是“淳樸”。處於絕望邊緣的尼克鬆沒有以副總統候選人的身份做一場居高臨下的演講,更沒有賣弄演講技巧,而是以一個普通人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麵前,與大家話家常。他講述的生活細節富有人情味,貼近普通大眾的心。他用最真誠的態度打動了聽眾的心,尼克鬆的獲勝,正是用真誠打動他人最成功的例子。

這,就是口才的真諦:技巧固然重要,但真誠的表達是前提和基礎。所以,父母在培養孩子的口才時,千萬不可本末倒置:刻意追求說話的技巧和方法,而忽視了說話的態度。因為,說話沒有誠意,會讓人覺得虛偽造作,難以打動人心,讓孩子擁有好口才的夢想也難以實現。

說話得體更容易讓別人接受

從前,有一個愛咬文嚼字的秀才到集鎮上去買柴,他看見遠處有一個農夫挑著一擔柴,就大聲喊道:“荷薪者過來!”(意思是說:擔柴的過來。)

賣柴的農夫不知道“荷薪者”是什麼意思,但聽到“過來”兩個字,又看到秀才向他招手,便挑著柴過來了。

秀才問農夫:“其價幾何?”(意思是說:這擔柴賣多少錢?)

賣柴的農夫還是沒聽明白,但聽到有個“價”字,心想應該是問柴的價格吧,就說了柴的價錢。這位秀才聽了覺得貴,便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意思是說:這擔柴外麵實而裏麵虛,燒起來肯定是煙多火焰少,就便宜一點吧。)

秀才這幾句文縐縐的話徹底把農夫搞糊塗了,一個字也沒聽懂,隻好挑起柴走了。

秀才看農夫掉頭走了,連忙在後麵喊:“請留步!請留步!”(意思是說:請不要走!請不要走!)

這位賣柴的農夫不僅沒有留步,反而走得更快了,隻留下秀才傻傻地站在那裏。

秀才到最後也沒弄明白,農夫為什麼要走掉呢?自己沒說錯什麼話啊!其實,秀才不明白,他說話不看對象,沒有使用得體的語言。農夫沒有讀過那麼多書,肯定不懂那些文縐縐的詞,如果能用平實的語言和農夫交流,就不會連柴都買不著了。

孩子也要糾正對於“好口才”的理解誤區:好口才並不是咬文嚼字、賣弄知識,而是說話得體,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讓別人更容易理解、接受你的觀點。

英國思想家培根說過:“說話時含蓄與得體,比口若懸河更可貴。”的確,人人都會說話,但不代表誰都能說話得體。有的人學富五車,但卻不知道什麼是說話得體。說話得體,說容易不容易,說難不難,如果能按以下幾個方麵多去培訓孩子,那麼孩子就能掌握這一技能。

1.說話要看對象

想要語言得體,說話前要先看對象。同樣的話,和不同的人說,說法就不一樣。

例如孩子問別人的年齡,對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問法。問老人:“您今年高壽了?”問叔叔或阿姨:“您多大年齡了?”問小孩:“你幾歲了呀?”對外國的朋友,則不要隨便問對方的年齡。總之,根據對方的身份、年齡、性別、國籍等不同的情況,用不同的方式表達,這是說話得體的首要要求。

2.說話要看場合

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場合,意思也不一樣。一句好話用在不合適的場合也會變成壞話。例如一個同學要參加數學競賽,孩子作為好朋友送上一句祝福是應該的:“放鬆一點,沒關係,失敗乃成功之母嘛!”

“失敗乃成功之母”本是一句寬慰和鼓勵人的好話,但用在這裏明顯不合時宜。別人還沒開始比賽呢,就暗示著人家會失敗,這樣的話,別人聽了當然會不舒服。

3.說話要合乎自己的身份

“小孩說大人話”也會讓人感到不舒服。有的孩子在家裏看到父母接待客人,所以就學會了模仿大人的口氣說話。例如和同齡人見麵時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啊!”孩子這樣的語言會讓對方覺得太假。我們應該讓孩子用真誠、自然的態度來說話:“我早就聽他們提起過你,說你的乒乓球打得可好了,今天見到你,真的很高興!”這樣一來,他人就會感到很舒服。

4.詞語不能亂用

有的孩子很喜歡讀書,也收集了一些詞語,但並沒有弄明白這些詞究竟是什麼意思、應該怎麼用,因而鬧出了一些笑話。例如孩子拿著自己寫的文章請老師點評,他恭恭敬敬地遞上自己的文章,對老師說:“請您拜讀。”有的老師可能暫時沒有時間,孩子就會說:“好,等您有了時間,我再上門賜教。”

這樣的語言令人哭笑不得,這個孩子本來是很有禮貌的,但卻沒弄明白“拜讀”和“賜教”真正的意思,正確的話應該這麼說:“請您賜教。”“我再上門請教。”唯有將這些詞語全部了解,孩子才能掌握最準確的表達方式。

好口才是人生的財富和資本

一位顧客到商場閑逛,他並沒有計劃買什麼東西。走到一個玩具攤前,他隨意拿起一個聲控的玩具飛碟。

這時,營業員跟他打招呼了:“您好!您的小孩多大了?”

“10歲。”顧客答道。

顧客的回答使營業員興奮起來,她表麵上不動聲色,口頭上發起了攻勢:“10歲,正是玩這種飛碟的年齡。”

她一邊說,一邊打開玩具飛碟的開關,拿起聲控器,熟練地操作著,同時強化話語信息:“玩這種飛碟,可以讓孩子從小培養強烈的領導意識。”接著,營業員用了不到兩三分鍾的時間,快速地介紹了產品。

果然,顧客發出了令她滿意的回應:“多少錢?”

“80元。”

“太貴了!”顧客說道。

“70元好了。”營業員馬上接著說道。

話題轉移到價格的議定上,營業員非常理解家長的心情,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一般都不會吝惜金錢。於是,她繼續發起攻勢:“跟培養孩子的才能相比,這點錢實在是微不足道。”

顧客點了點頭,說:“的確如此,看來我的確應該買一個。”

聽到顧客這樣說,營業員拿出兩節嶄新的電池,說:“這樣好了,這兩節電池送給您。”然後,她把玩具飛碟連同兩節電池一起塞進備用的塑料袋裏遞給顧客並問道:“要不要試一下?”

得到客戶的同意後,營業員又繼續說道:“您放心吧,質量絕對保證,如果3個月出問題可以免費來調換!”

就這樣,這樁生意做成了。

做成這樁生意所用的時間不長,但過程卻非常曲折,話題從打招呼、寒暄、介紹商品,到議定價格、質量保證,在整個過程中,營業員的話並不多,但環環緊扣,沒有一句廢話,這中間要是有一句話說得不當,買賣恐怕就要落空。好口才的作用從這個故事中可見一斑。

現代社會,處處需要合作,每個人的利益都需要依靠他人的配合才能實現,一個會說話的人才能很好地團結他人;現代社會處處充滿競爭,一個能言善辯、口才出眾的人,才更容易擊敗對手,脫穎而出,獲得發展的機遇,因此,好口才不僅能帶來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且還能為一個人帶來巨大的財富。

對於這一點,有的父母可能不以為然:“說話太容易了,人人都會,哪有這麼大的魔力?”確實,在孩子小的時候,好口才還不能給他們帶來這麼大的功效,但如果小時候不培養他們說話的能力,長大後,他們又怎能懂得如何發揮語言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