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聯合艦隊的七次打擊,黑海分艦隊的38艘戰艦累計被擊沉21艘,被俘9艘,損失噸位共計27萬噸。近5000名海軍官兵陣亡,被俘近6000人。
在羅日斯基司令親自斷後下,皇帝的表弟諾伯加少將帶領第三分艦隊殘餘的8艘戰艦逃出包圍圈,安全抵達北部的海參崴軍港。至此,黑海分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旅順的北方艦隊得知這個噩耗後,更加龜縮在港內不敢出海。聯合艦隊徹底掌握了戰區製海權。
此戰中,聯合艦隊陣亡120人,600餘人負傷,僅損失了三艘魚雷艇,2艘驅逐艦,總噸位不足1萬噸。
聯合艦隊在對馬海戰裏擊敗了黑海艦隊分艦隊,強大的敵人已經被殲滅,它的使命已經圓滿完成。之後聯合艦隊解散,回歸戰前的多個小艦隊。
司令長官東鄉大將在旗艦大和號上宣讀了聯合艦隊解散致辭,由第一作戰參謀秋山起草。
東鄉大將:“自從大戰開始已經一年有餘了,我們聯合艦隊的使命已經圓滿完成,由此解散。但是我們作為海軍軍人的責任感卻不能因此鬆懈。為了保護勝利果實,為了帶給帝國一個繁榮昌盛的未來,無論是戰是和,海軍必須站在帝國與外來衝擊之間,不斷強化海上實力以麵對不測。
這種實力不僅蘊含在軍艦與槍炮這些器物之中,更體現在運用這些器物的精神力量裏。當我們明白了百發百中之一炮可勝過百發一中之百炮後,我等軍人便不得不求武力於精神力量。近期海軍的勝利極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我們為了獲勝而進行的日常訓練。”
“繼往開來,盡管戰爭暫時停止,我們卻不可稍有鬆懈之心。想來武士的一生應對連綿不斷的戰爭,不應因一時之停戰而使職責下滑之理。有事,則發揮武力;無事,則修養之。始終一貫如一,唯盡武士的本分而已。
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裏,我們從沒遇過輕鬆的任務,我們與風浪搏鬥,不畏寒暑,與強敵死戰以爭奪製海權;而今回顧,這隻是總戰略裏的一小部分而已,我們於此獲得的啟發難以估量,戰爭的勞苦與之相比是那麼的渺小不堪。
如果自稱武士卻隻願享受和平時的愉悅,那麼不論戰爭機器外表如何光鮮,也不過是沙上之塔,在風暴麵前隻會轟然倒塌。
往昔,神功天皇征服高麗以來,四百多年間高麗曾在帝國統治下,結果海軍衰落後一朝盡失。又如德川幕府時帝國武備鬆弛,米國僅幾艘巡洋艦便讓帝國無法應對,同樣在千島群島和庫頁島我們也無法抵抗西方列強的大炮巨艦。
另一方麵,當我們回顧西洋的曆史,可以看到19世紀初大鷹帝國海軍通過在尼羅河與特拉法爾加海戰獲得的巨大勝利,擊敗崛起中的強敵,不但使國家安全長期穩如泰山,而且保持實力隨著科技進步而不斷提升,在弱肉強食的殘酷時代裏不斷擴張勢力範圍,維護國家利益。
以上,無論古今東西方的戰爭,盡管有些結果是政治因素所導致的,仍然得承認,主要戰果都取決於士兵在和平時期能否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