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僅僅用一時成績的好壞來判斷孩子學習是否用心,是武斷和偏頗的。其實,孩子都有貪玩的性格特點,孩子除了學習之外,有些自己的愛好,比如聽歌、畫畫等,是調節大腦,有益身心的,可以讓孩子枯燥的學習變得有趣起來,讓單調的學習生活變得豐富起來。心思在學習之外,反而比一門心思學習要效果好得多。
故事中的嘉月同學通過聽歌曲來緩解緊張的學習,身心都得到了放鬆,僅僅因為一次考試不理想,媽媽就責怪孩子學習不用心,迫使嘉月丟掉自己的愛好(聽音樂),把心思完全用於學習。結果孩子是在賭氣中學習的,表麵心無旁騖,實則壓力很大,心情焦躁。到了考試那天,自然要爆發危機了。
專家支招:如何讓孩子把心思真正用在學習上
1.家長要分析孩子的心理特點,把握好孩子學與玩的尺度
平時,家長要多讀些有關孩子心理教育的圖書,了解相關知識,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和苛求。除了學習之外,孩子有些別的愛好,喜歡一些兒童們的玩具和做孩子們的一些遊戲等,都是正常的,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不會對學習產生太壞的影響的。當孩子過於沉湎於某些玩具和事情中(包括學習)時,都是不好的情況。家長要把握好孩子學與玩的尺度,做到善於分析,善於引導,讓孩子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玩成為學習的調節。
2.即使孩子沒把心思用在學習上,家長也要先弄清楚為什麼
現實中,也有一些孩子喜歡做一些在家長看來古怪的事情,比如老師研究花草,觀察螞蟻等小動物……這些在家長看來都是玩,是“走思”的表現,其實,家長要了解情況後再做判斷,比如孩子的觀察和研究是為了寫好作文,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家長在不了解內幕的情況下武斷指責孩子不用心學習,孩子怎麼不會感到委屈呢?家長的指責和批評肯定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3.家長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原因
讓孩子把心思用在學習上,不是父母的要求要多嚴格、壓力有多大就可以實現的,要懂得多傾聽孩子的心裏話。是否是沒有用心思學習,成績好壞的原因到底如何等等,家長最好讓孩子自己講出來,說清楚。同時,家長要分清楚原因和接口的區別,要讓孩子說真話。隻有孩子自己分析出其自身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解釋清楚事實真相,從而避免和改正錯誤,自己把心思拉回到學習中來,才能讓孩子真正真心地用功學習,從而實現家長和孩子的提高成績的理想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