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禁句你再亂拿東西,我就打斷你的手(2 / 2)

氣得臉色發紫的媽媽把手舉起來,又放下了,她心亂如麻: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這麼氣人……

故事中,愛珍為了得到桃子的洋娃娃,采取了不光彩的方法,在媽媽看來是不能饒恕的大錯誤,必須對其嚴懲,否則孩子以後可怎麼辦?

孩子有了錯誤,偷拿了別人的東西,家長不能僅僅想著如何責罵、懲罰孩子,在他人麵前大聲斥責孩子,甚至指責孩子為“小偷”;這樣做誇大了孩子行為的嚴重性,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陰影。要更多的關心孩子,了解他們的心聲。家長同時要限製孩子自我中心思想,教育孩子尊重他人,拿別人的東西一定要經過同意並最終歸還對方。

專家支招:孩子有亂拿東西的毛病,該怎麼辦

1.保持理智,積極反映,冷靜阻止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物品,家長一定要維護孩子的自尊,保持理智和克製,不能隨意發火,更不要在他人麵前大聲斥責孩子,甚至指責孩子為“小偷”;這樣做誇大了孩子行為的嚴重性,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陰影。家長也不可以不表示意見,任其自由發展,這樣做可能會助長孩子的不良行為,繼續惡化,終會走上犯罪道路。更不可以采取棍棒打罵的教育方法,發現孩子的行為後,家長要冷靜、明確地阻止孩子的錯誤行為繼續下去,堅決地告訴孩子不可以、不行,讓孩子及時勒馬回頭。

2.要以客觀說服為主,說明“自己的”和“別人的”的不同

父母平時要告訴孩子,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別人的東西要經過人家同意,得到別人的允許,自己才可以使用或者擁有。同時,要區分借和拿的不同:借用的東西一定要歸還原主,隻有屬於自己的東西才可以拿走或隨意處理。事情發生後,家長要客觀說服教育,這樣孩子才容易接受。

3.盡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調節孩子的心理需要

孩子容易對新奇的事物產生興趣,見別人有好玩的東西,甚至是同自己一樣的東西,但是自己沒有隨身攜帶,他就也想要。如果得不到,就索性把別人的東西拿走或者霸占過來。對此,父母應適時調節孩子的心理需求,滿足孩子對某些最喜歡的新奇事物擁有的需要,同時,如果孩子的要求過分,家長要學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把孩子的興趣引到別的物品上,這樣孩子就不會再做出錯誤的舉動了。

4.及時給孩子提醒,讓他改掉惡習

孩子自我控製力差,家長就要多觀察和監督孩子,在孩子有這種傾向時,及時給孩子提醒,讓他逐漸改掉這一毛病,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