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風林火山(2 / 2)

在孫策陷入艱難的天人交戰之時,新加入的士卒已經整編完畢,孫策揮了揮馬鞭,將腦中混亂的思緒都趕走,繼續領軍向丹陽行去。程普作為四大將之首,兩朝元老,責任也是最為重要,孫策命其代替自己執掌劍令,居中軍總督三軍行止。

孫策與周瑜居於前軍,兩人並轡而行,黃蓋等人帶馬跟在兩人身後約一個馬頭的位置。周瑜從袖中抽出一卷帛書遞給孫策道:“兄長,這是最近幾日從北方收集的戰報。今年秋,曹操之父曹嵩為陶謙派兵殺害,曹操盡起麾下青州兵進軍徐州,陶謙接戰不利,隻得退守郯縣,後因曹操糧盡主動撤圍回軍,陶謙才借著這番僥幸得保徐州不失。”

孫策翻看戰報,低低歎息,心中百感交集,不知應當敬佩還是憂心:曹操此時虎踞兗州,坐擁甲兵不下十萬,帳下文臣武將雲集,軍團的實力已經發展到令人刮目相看的地步,雖然四周強敵環立,但皆是碌碌無為之輩,勢難阻止其削平北方的步伐。而現在的自己將不過十人,兵不過數千,實在與其有天壤之別。

“曹操的確是非常的人物,其誌不在一州一地,而在天下。”孫策將戰報遞換給周瑜,“不談曹操了,與他雖然難免一戰,但並非現在。公瑾,我欲組建一支精銳的騎兵,你覺得如何?”

“騎兵?”周瑜皺了皺眉頭道,“江東不產良馬,距西涼、遼東等地又是極遠,就算運送了戰馬來,北方馬匹是否能適應南方濕熱的環境也是未知之數。兼之騎兵部隊作戰消耗極大,除了要為騎兵準備充足的糧草之外,還要為馬匹準備。我軍剛剛起步,根基尚淺,組建騎兵恐怕是不小的負擔。”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袁術此次贈予我兩千五百多匹戰馬,在其中選取品種優良的湊齊一千匹之數應該不難。”孫策握拳道,“騎兵機動性高,動輒來去千裏,必能為我等野戰和發動突襲時帶來優勢。”

周瑜沉吟了半晌道:“兄長三思,袁術騎兵所配的戰馬皆產自揚州,乃是用滇馬雜交繁殖,血脈不純。這種馬的特點是耐力好,能遠行,宜於在崎嶇的山道上馱運貨物,但是作為衝鋒陷陣的戰馬,其在衝刺能力和力量上的不足非常明顯。”

孫策道:“不必用作正麵衝鋒的主力,隻要能在戰場上騷擾和牽製敵人即可。”

周瑜知孫策心意已決,歎了一聲,道:“既然不用做衝陣,小弟建議為這支騎兵配備鑲鱗皮甲,如此可以減輕馬的負重,提高其整體的移動能力。組建千人的騎兵隊伍為我等此時力所不能及,不如減至五百人,兄長意下如何?”

“就依公瑾所言,從這次帶來的騎兵中選取精銳,組建一支五百人的騎兵,以風火為旗號,暫歸於橋蕤將軍帳下。”

“風火騎兵?”周瑜微微一笑,“兄長取名亦是風流,那步兵不如以山林甲士為名,兄長意下如何?”

“用兵有如風林火山,談何容易。”孫策歎了口氣。

黃蓋在背後聽兩人談了半晌,這時湊上前來問道:“主公,何謂風林火山?”

“孫子有雲: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意思是說為將者行軍布陣,出擊時應動作神速,有如飆風之疾;行軍時當行列齊肅,像林木一樣森然有序;攻擊時要如烈火之猛,不可遏製;屯兵固守時須如山嶽之固,不可動搖。”孫策頓了一頓,接著補充道:“風林火山之後還有‘難知如陰,動如雷霆’兩句,是說用兵時應潛藏蹤跡,令敵人難以洞曉自己的虛實;接戰時應有雷霆之威,觸者既折。”

聽到孫策提到風林火山之後的兩句,周瑜奇道:“聽兄長此言,難道還有對應難知如陰和動如雷霆的部隊?”

“不錯。”孫策望向遠方,“陰雲弓兵為軍中最善射的兵士組建而成,埋伏在普通弓手之中,以利箭射殺敵人。至於動如雷霆的部隊,此時卻是天機不可泄露。待到了丹陽召集幾個高手木匠,你們自然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