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丹陽練兵(2 / 2)

孫策低頭沉思片刻,想出一條折中的方案:次日他親自將印綬交還吳景,在請其繼續掛丹陽太守之名的同時求得了代理政事的權利,此後丹陽城隻是在名義上屬於吳景規管,實際卻受孫策的節製——除了手握城中所有可用的兵力外,丹陽治下的所有倉庫、錢糧、戶邑也盡皆歸於孫策,數目頗為可觀。

孫策將手中可戰的八千人中騎術最出色的五百人選出,每人配給兩匹精壯的戰馬,組成了風火騎軍,由橋蕤統領。剩餘的七千名士兵每千人為一隊,分別由程普、黃蓋、韓當、周瑜、甘寧、蔣欽、周泰七人統領,演習陣法,進行訓練。軍士之中身經百戰、頗具威望的老兵均被授以伍長、什長之職,有將才者則被舉薦為百夫長或小都統。

與此同時,孫策所說的動如雷霆也被付諸實現,馱馬拉回了大批的攻城器械,其中便有名副其實的霹靂車。此車以一大木為底座,下安四輪,於底座之上安一木架,在木架上橫設一軸,軸中穿有堅韌且彈性好的長木杆,在木杆較長的一端以鐵鑄成一窠,另一端則結上幾十條甚至百多條繩索。作戰之時,眾軍士聽號令一起用力猛拉繩索,則可將窠中的石彈拋出。除了石塊,亦可以拋射火球等物,殺傷力之大,令人乍舌。

“此物不但是攻城的利器,更是攻心的利器。”眾將圍在霹靂車前讚歎。

孫策不答,而是緊鎖著眉頭看著校場中訓練的新兵。程普等人的訓練方式無非是排隊列陣,刺殺草人,隻屬於簡單的體能訓練,對於實戰的幫助非常有限——戰場上的敵人畢竟不是草人,不會站在那裏任你宰割。

孫策對程普等人說出自己的憂慮,程普略顯無奈的道:“若是真刀真槍的訓練,難免會有損傷。主公所說的實戰經驗隻能在戰場上獲取,不親身經曆衝殺,不濺上敵人的鮮血,永遠無法明白什麼是戰爭。”

“何不改用木刀,槍戈則摘去鋒簇,用氈片包裹住,束成骨朵,這樣既能實戰拚殺,又可不傷性命。”孫策建議道。

見眾將齊聲叫好,孫策索性將後世的鍛體之術傾囊相授。命人在校場中鏟挖水坑泥塘,鋪設繩梯磚牆後,孫策親自下場來回奔跑、匍匐、爬高、跨溝,向眾將演練了一番。

對於軍陣之術,孫策並不擔心,也無需擔心。程普、黃蓋等人皆是久經戰陣的宿將,周瑜更是排兵布陣的不世奇才,這一切都讓他充滿了信心。至於如何借助訓練使士兵筋骨強健,這一套傳自後世的練兵之法足以傲視天下。

之後的數月,江東軍皆依此法進行訓練,果然士兵的實戰經驗、作戰技巧和團隊協作能力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然而此時的江東其他諸郡縣,還在滿足於亂世中難得的安寧,渾然不知這支駐紮於丹陽,被他們視若盜匪一樣的新軍,已經磨利了爪牙,正欲與他們一搏生死,以鮮血重新劃定統治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