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之意是詔幽州劉虞了?”獻帝微微沉吟。
董承稟道:“劉虞乃東海恭王之後,久鎮幽州,仁以治下,忠以衛國,帳下兵精將勇,是難得的忠節賢臣。且其子劉和現為侍中,正在朝中供職。”
獻帝看到了一絲希望,喜道:“若此次朕能逃出生天,東歸洛陽,愛卿即是首功。”說罷,摘下手上的白玉戒指,交予董承道:“此物乃先皇所賜,非是凡品,劉和見了便知一二,你可代朕向其傳旨,命其父起兵勤王。”
董承拜領諭旨,出宮後秘密來到劉和府上,傳詔了獻帝的旨意。劉和接旨後涕淚交流道:“臣父子誓死不負陛下所托。”於是當夜喬妝打扮,潛出長安,回幽州去尋父親,準備起兵奉迎天子。
劉和離開長安後,擔心走漏了消息,先向揚州方向行了數日,準備假道淮北再轉回幽州。不想在袁術轄下被地方官拿住,劉和說出自己大漢宗親的身份,稱此行身負秘密使命,地方官不知真假,將其押送至壽春,請袁術親自處置。
袁術這幾日正在氣頭上,聽來報說抓住一個大漢宗親,勃然作色道:“什麼大漢宗親,姓劉的和姓孫的一樣,都是忘恩負義的混賬東西。”
楊弘湊上前去,諂媚的笑道:“主公消消氣。聽地方官說此人自稱身負秘密使命,主公不妨詐他一詐,探探虛實,說不定會對我等有利。”
“那就按你的意思,押他上來。”
劉和被凶神惡煞的武士按在地上,袁術高坐堂上,懶懶的問道:“不知尊駕是哪位先王的子侄後代,竟然落魄至如此地步,還敢自稱是漢室宗親,也不怕辱沒了祖上。”
劉和年輕氣盛,自負天生俊才,在帝朝為官多年從未受過如此侮辱,當下怒道:“袁公路,枉你還是一方諸侯大員,竟然如此沒有見識。我乃當朝侍中劉和,此行特奉陛下密旨,詔我父幽州牧劉虞入京勤王。”
劉和一時收口不及,不禁暗暗懊惱自己心浮氣躁,袁術聽了卻是一陣竊喜,他對幽州早有覬覦之心,如今劉虞的獨生愛子送到了自家門前,豈不是天賜良機。若拿住劉和作為要挾,劉虞投鼠忌器,還怕不乖乖的聽命於自己?
“原來是劉伯安的公子,我說怎麼如此英氣非凡,一表人才,真是失敬失敬。”袁術立刻換了一副臉孔,滿臉堆笑,“在下僻居揚州,對尊駕父子仰慕已久,隻恨天高地遠,無緣相見。此次劉侍中既然屈駕來到了在下的治地,一定要留下來盤桓幾日。”
劉和是個乖覺的人,如何聽不出袁術的言中之意,知道他這是想扣住自己了,當下也不再隱瞞道:“承蒙明公好意,隻是在下此次奉旨詔我父起兵勤王,陛下在長安每日望眼欲穿,在下實在不敢耽擱。”
袁術笑了笑道:“尊駕父子忠義無雙,實為天下諸侯楷模。實話實說,在下也時時掛懷陛下,一直有心殺去長安,救陛下於水火之中,隻恨自己勢單力薄,又無陛下旨意,師出無名。天幸劉侍中此次途徑敝處,兩個難題迎刃而解。不如這樣,請劉侍中給令尊寫封家書,我派幾個得力的部下快馬送往幽州,待伯安率兵前來,我便盡起揚州兵馬,合軍一處,共同進京勤王,誅滅李郭二賊,如何?”
劉和審時度勢,知道自己已經無法脫身,隻能長歎一聲,寫了封家書,在其中道明原委,付與袁術。袁術得信大喜,亦附上自己親筆書信一封,當即派人日夜兼程送往幽州,隨後即將劉和軟禁起來,自去和謀士們商議如何吞並幽州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