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四月十一日,漢津城。
孫策和周瑜站在漢津城的城頭,默默的遙望著襄陽的方向。
“襄陽遠在漢津千裏之外,在此遙望,如何能夠得見,終究還是自己執念難去。”孫策打破了沉默,“公瑾是否還記得當年你來江都見我時說過的話麼?”
周瑜答道:“當然記得。說來也好笑,已經過了快十年,偏偏無法忘掉,總在不經意間忽然記起。”
“我也是。還記得當時我感歎命運不公,公瑾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來勸誡和勉勵我。”孫策抬眼望著夜空,聲音落寞起來,“可是為什麼我如此努力,天命還是要辜負於我?前次江東蝗災,今次慈母病亡,難道我征伐荊州真的是逆天而行?”
“江東大災過後,民生未複,兄長在這個時候出兵,的確是心急了。”周瑜低低的歎氣,“最近兵員的補充也變成了難事,此時退兵,亦不失為好的選擇。”
“好的選擇……那漢津城如何?”孫策問道,“我們補給漢津十分困難,若留下守軍,隻能依靠城中的資貨自養。現在漢津城還剩下什麼?除非我們能在半月內攻克襄陽,否則隻有棄城。”
周瑜道:“半月攻克襄陽?蒯越雖是個廢物,卻還沒有廢物到如此地步。”
孫策歎了口氣,兩人重新陷入了沉默。
腳步聲由下而上,霍峻揣著新來的戰報拾級而上,在孫策背後長揖為禮。
雖然孫策並沒有將霍峻的家人從襄陽城中救出來,但是派去的軍士帶回了霍峻父親的親筆家書,告知他在江東軍的托庇下家中一切安好,隻待城破便可以團聚,霍峻也就理所當然的帶領漢津守軍秘密投降了孫策。
“霍將軍有什麼事?”孫策攏了攏長袍。
霍峻遞上了戰報道:“襄陽城中新來的線報,聽說出了大事。”
孫策以城上的火把照著看清了戰報的內容。末了,他長長的吐了一口氣,臉上壓抑不住激動的神情:“天命終究沒有負我!”
建安五年四月,蒯良病逝於江陵。失去了自己最為得力的臂助,長公子劉琦在荊州奪嫡的鬥爭中登時處於下風。駐守襄陽的蒯越在接到劉琦的傳書後,不得不將太守之職暫時交予蔡中,自己快馬趕回江陵,以圖繼續製衡蔡氏在荊州的勢力。
建安五年四月十九日晚,襄陽。
一名哨探衝進堂中,全然不顧議事的眾人,將軍報呈到蔡中的桌案前:“蔡太守,軍情急報!”
“什麼急報?是孫策引兵攻城了麼?”蔡中驚得從座椅上跳起。在接任襄陽太守後,他才發現自己身處的地方太危險了。這些日子裏,每天除了如雪片般飛來的緊急軍報之外就是比緊急軍報還要討厭的緊急集合,就連城中的雞鳴狗叫也會令襄陽守軍一日三驚,上城布防,生怕是因為江東軍進兵所致。
“我就知道沒什麼好事,蒯越這個不得好死的東西,自己倒是一走了之,把我留在這裏當替死鬼。”蔡中心中慌亂,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
“蔡太守,不是孫策引兵攻城了,是孫策撤軍了。”哨探大喊。
“撤軍了,怎麼會撤軍了?”蔡中有些疑惑。
“隻探得孫策撤走時遺棄所有輜重,可能是後方有變。”哨探猜測道。
“後方有變?”蔡中搶過軍報反複看了幾遍,不由大喜。可怕的江東軍在自己的神威麵前被嚇得退了兵,幾個月的屈辱終於一朝得雪了。
“快快點兵,老子要親自追擊孫策,收複漢津!”蔡中抓起自己的佩劍,忙不迭的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