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伏龍鳳雛(2 / 2)

甘寧不屑的道:“子龍、子義俱在軍中,又有文和先生出謀劃策,什麼五虎六虎,還不是手到擒來。”

“盛名之下無虛士。這五人既有虎將之名,必然有其過人之處。”周瑜從卷宗中取出一筒竹簡在桌上鋪開,“邢道榮,荊南第一上將,使一把開山大斧,有萬夫不當之勇,號‘萬人敵’;管軍校尉楊齡,每逢出戰必為先鋒,帳下死士有‘陷陣營’之稱;陳應與鮑隆合稱‘桂陽雙壁’,陳應善使飛叉,作戰冷靜兼富謀略;鮑隆曾射殺雙虎,威震江南,皆非易與之輩。而最棘手的則是劉賢,與其他皇室貴胄家的紈絝子弟不同,此人文武兼修,是荊南著名的雅士儒將,行軍布陣的不世奇才。”

“長沙的戰事,主公自有妙計破敵,不用我等操心。”甘寧微微皺眉,“倒是我們這裏,與荊州水軍對峙了一個多月,竟然一點進展都沒有。早知如此,我就隨主公從陸路出征了。”

“現在後悔已然遲了。”周瑜悠然的笑笑,“不過話說回來,若與荊州水軍開戰,興霸以為我軍的勝算有幾成?”

雖然在襄陽籌謀了一年之久,但是畢竟根基尚淺,此時的江東水寨隻是徒有其表。於對岸看來的確是一支不容小覷的雄壯之師,但真正的質素如何,恐怕隻有江東軍自己最清楚。甘寧頹然的歎了口氣道:“若以現時的水軍接戰,我錦帆賊的名號,多半是要折在這裏了。”

周瑜淡然道:“隻要能拖住這支荊州的主力,主公在荊南的壓力就會小很多。事關戰局的走向,你我的聲名倒在次要。”

甘寧滿腔的憤懣無處發泄,隻得恨恨的罵道:“蔡瑁這個孬種,手握精兵數萬,戰船千艘,竟然不敢出寨一戰。用這樣的人為將,荊州真是氣數已盡。”

“恐怕蔡瑁此時也是進退兩難。”周瑜說,“他手握重兵卻不出戰,起初隻是為了彈壓蒯氏家族和荊州的肱骨,以便在奪儲的鬥爭中占得先機。但是前線的接連失利和劉表的突然病倒令其不得不尋求與蒯氏合作,一同扶助劉琦繼位,然而之後蒯氏的得勢和劉琦的所作所為已經超出了他的控製和原本的設計,此時蔡瑁急需要一場勝利來穩定鞏固自己家族在荊州的地位,同時他也必須顧忌一旦戰事失利將會帶來的後果。蔡瑁手中的兩萬水軍是荊州多年的積蓄,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若在交戰中敗北,一者荊州士氣將土崩瓦解,二者我軍可跨過襄江,直擊江陵,三者蔡氏家族將萬劫不複,再無崛起的可能。”

“原來如此。”甘寧頻頻點頭,似有所悟。

“不過若是主公擊破荊南五虎,進逼桂陽、零陵兩郡,迫於壓力,蔡瑁必然會尋求與我軍的決戰。”周瑜冷笑道,“荊州朝堂上角力的勝負最終要由我們來操縱掌握,真是貽笑大方。”

甘寧道:“荊襄水軍素有天下第一之名,我軍若想以水戰取勝,恐怕不易。”

周瑜沉默了片刻道:“不錯。蔡瑁雖然卑鄙懦弱,但水上作戰絕非庸才,若是趕狗入窮巷反被咬一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等待荊南的進展並非上策。”

“公瑾難道沒有應對之策?”

周瑜悠然的笑笑道:“計謀當然是有的。”

“什麼計謀?”甘寧盡量保持平靜,可臉上遮掩不住興奮的表情。

周瑜揮手展開桌上的行軍地圖,指點道:“興霸可知道竟陵?”

甘寧看著地圖點了點頭:“之前巡哨的時候曾經經過,距此約有二十裏左右,是個不大的縣城,居民約有四五百人,城郭還算齊整,可做駐軍之用。”

“興霸,著你引三千精兵,前去竟陵城中如此這般,十日之內必須完備。所需的一應物件,都已置於陸軍寨內,憑我的手令前去調領。”周瑜細細的將計謀說與甘寧,“行事秘密些。之後隻要我布下香餌,便可靜等蔡瑁上鉤。”

甘寧領命而去,臨出艙前,他回身看向周瑜道:“公瑾,這條計謀如此縝密周全,一應物件又已完備齊整,想必你早就謀劃好了,為何此時才說出來?”

“若不準備完全,如何教荊州水軍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