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鄴城之戰(1 / 2)

建安七年六月初三,田楷、鄒丹、單經等公孫瓚舊將領三萬精兵取道平原,由西山小道繞行邯鄲推進至鄴城東北方向十七裏的陽平亭,臨淦水紮營結寨,同時燃起煙火,向鄴城發出回援的信號——根據約定,今夜便是合力突破曹軍北部防線的時刻。困守鄴城的劉備命人點燃東門城樓的火堆,陽平亭方向瞬間火熄,表明田楷等人已經接到了破圍的信號。而鄴城城下,曹操聞知東門火起,略作思索後便即傳下軍令:其餘三門圍城軍士撤半,盡集於北門險要之處,謹防城中人馬突圍,其餘諸將則隨其伏於城北營寨兩側,以待趁夜劫營之兵。

當日暮色時分,鄴城太守府衙。

郭圖和逢紀走進議事的中堂,向坐在堂上的劉備叩拜道:“使君。”

劉備擺了擺手令兩人起來:“今日請兩位先生來,是有事情指派給兩位去做。”

“敢不奉命!”兩人一齊回答。

劉備解下腰間的佩劍,同冀州牧印信一起放在桌案上:“今夜突圍,勝負難料,生死未卜。我將劍印賜予二位先生,等同於將節製冀州的所有權利授予二位。倘若今夜戰事不利,希望二位可以不負天恩,承繼在下遺誌,與曹賊周旋到底。在下這裏先行謝過了。”

兩人聞言心中一驚,急忙趴伏在地上道:“請使君收回成命!”

劉備離席將兩人扶起道:“今夜突圍,我與雲長、翼德殿後,前中兩軍需請二位先生押陣,這也是在下賜劍印予二位的一個原因。如今是生死存亡的時刻,請二位先生不要推辭。”

“使君……”郭圖還想說話,卻被逢紀扯住了。逢紀拜伏下去,再次行以大禮道:“我二人必不負使君所托。”

兩人接過劉備手中的劍印,並肩離去。甫一離開府衙,郭圖低聲怒斥逢紀道:“元圖,你究竟在想些什麼?城破在即,你我何必趟這灘渾水,權位雖然重要,卻也不值得為其犧牲性命!”

逢紀帶著詭異的神色,低聲冷笑道:“公則,這劍印現在是一道護身符,有了它,才能保證你我二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至於玉石俱焚!”

待郭圖和逢紀離開太守府衙,關羽和張飛從帷幕後無聲的閃出,走到劉備身邊道:“大哥,我們什麼時候出發?”

“都準備好了?”劉備起身詢問。

關羽沉沉的點頭道:“驍騎營三百人已經飽食上馬,在南門結陣候命。南門的守軍三日前已經全部替換為小弟的心腹親兵,無須擔心消息外泄。”

“很好。”劉備微微點頭,“雲長辦事,令人放心。我們入夜就出發。”

“大哥……”張飛欲言又止。

劉備低低歎了口氣道:“翼德無需多言,我知道這麼做違背了兩位兄弟的本意。為將者,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當稱為勇敢,但是還有一種勇敢是承受比死亡還要可怕的屈辱。要知道,世人的唾罵和恥笑無異於刀斧,同樣可以殺人。”

張飛瞪大了眼睛,不解的道:“大哥既然知道世人的眼光可畏,何不放手一搏?鄴城內已募得一萬死士,陽平亭還駐有田楷的三萬精兵,奮力一戰未必便輸於曹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