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三日,梓潼,太守府衙。
孫策寫完上奏的表章,擱筆於案上,歎了口氣道:“若論人才,益州可謂得天獨厚。龐士元與張任胸懷錦繡,有經天緯地之才,可惜明珠暗投,終歸沒個下場,至今思來尤感遺憾。”
賈詡笑問道:“主公為何忽發如此感慨?”
孫策笑道:“表章中基本沒說實話,因此微微有些心虛,所以說些閑話疏解一番。”
賈詡嗬嗬笑道:“主公這一句亦非實話。”
“終究被文和先生看穿了心思。”孫策斟酌著詞句道,“實不相瞞,是為了如何處置益州士族之事。”
賈詡撚須道:“主公天縱英才,寬厚仁愛,唯獨在如何處置士族之事上不夠堅定。不知主公此番確實下定決心了麼?”
孫策聞言沉吟片刻,長歎道:“文和先生所言確有道理。兩川既下,正是變革圖新的良機,若是錯過,委實可惜。士族掌握益州利益,始終是我的心腹之患,此刻若我還不能當機立斷,一時猶豫誤了大事,後世史筆如鐵,難免要笑話我妄逞婦人之仁了。”
周瑜道:“兄長,士族勢力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此事三思……”
“公瑾不必擔心,這些道理說多了讓人笑話。”孫策笑著打斷了周瑜,“此次不過是敲打一番,免得這些士族大家小看了我。”
法正整理了一下袍服冠冕,步伐放緩,躬著身走進了府衙內堂。
內堂中門窗緊閉,光線略有些昏暗,孫策端坐在幾案旁看著手中的竹簡,此外再無他人。法正撩起袍服跪拜道:“法正見過主公。”
孫策放下手中的竹簡,佯作頭疼,按著額角道:“孝直請坐,不必如此拘禮。”
法正謝過後坐於堂下左首,道:“主公身係天下安危,軍政勞頓也需保重身體,切莫過於操勞。”
“多謝孝直關心。”孫策點了點頭,拿起放在一旁的竹簡,道:“這是文和等人定擬的治蜀條例,我於政事上懂得不多,孝直幫我看看。”
法正接過竹簡,展開來細讀,一卷竹簡五千餘字,其中要義,皆是撫平治理兩川的策要。法正看畢,雙手奉還孫策,微微皺眉道:“主公新定蜀中,人心不穩,現在漢中未平,又有北方曹操窺測在旁,實在不宜再生反複。在下以為,此卷策要刑罰太重,望主公寬刑省法,以慰民望。”
孫策笑道:“我卻有另一番看法。今劉璋暗弱,德政不舉,威刑不肅,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殘,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文和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道。”
法正聞言心中不安,搖頭道:“恕臣無禮,主公之言非謀國之論。為君者當恤民力、慎征伐,兩川方平,亟待安定,若此時主公仍持黷武之策,恐重蹈暴秦之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