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嫉妒——需要更多的關懷(1 / 1)

“親子心理診所”

蹣跚學步的幼兒,看到母親在抱其他的孩子時,總會大聲哭鬧起來,叫著:“不要抱他,抱我。”這樣的哭鬧會持續到母親把他擁入懷中為止。

嫉妒是一種“負麵情緒”,它幾乎是與生俱來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五六歲時,嫉妒會更頻繁地顯現在孩子心裏。不過,孩子能通過周圍人的反應逐漸明白妒嫉是不好的,漸漸地學會“掩飾”自己的嫉妒感。但如果父母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孩子幼小的心靈依然飽受嫉妒的折磨:有的孩子會因為同學受到老師表揚而悶悶不樂;有的孩子會因為小朋友擁有好玩的玩具而莫名其妙地耿耿於懷;甚至有的孩子會去破壞其他孩子的玩具,阻礙別的孩子獲得表揚……

嫉妒是在別人比自己優越時,所產生的一種憎恨情緒。孩子的嫉妒心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羨慕,而不自卑。這種力量是正向的,不會自責,也不會損害他人。二是因自卑而難以接受對方比自己優秀,會去指責,去自我傷害,甚至攻擊他人。

我們來看一個有關攻擊性嫉妒的案例:

蕾蕾在上幼兒園,老師常表揚她。可最近媽媽發現蕾蕾有時回家很不高興。在媽媽的追問下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前幾天幼兒園老師表揚作業做得好的孩子,沒有表揚到她,所以她才生悶氣。媽媽還發現每次去表弟家,如果媽媽抱抱表弟或親表弟,蕾蕾就又哭又喊,“不要!不要!”並且對表弟表現出很強的敵意,甚至要打表弟。

通常孩子都有嫉妒心理,而非源於成人的影響或推動。當孩子覺得有缺失時,就容易產生嫉妒。嫉妒產生於缺失感,缺失感則源於孩子的需求被剝奪。

蕾蕾渴望老師的表揚,媽媽的擁抱,當她的作業沒有得到表揚、媽媽沒有擁抱她而是擁抱表弟時,缺失感使得她內心產生憎恨,妒嫉別的孩子,就以生悶氣、自我傷害、攻擊表弟的形式表示嫉妒之心。

要想製止嫉妒之心,就要彌補蕾蕾的缺失感覺。當然,這並不是說父母滿足蕾蕾的任何需求,或者在貶低別的孩子的基礎上,抬高蕾蕾。

蕾蕾好勝心強,總希望自己處處超過別人,這是無可非議的。父母可以適當利用蕾蕾的虛榮心、自尊心激勵蕾蕾的競爭意識,使蕾蕾積極努力,這樣才能提高自己,超越別人。應該告訴蕾蕾:“你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別的孩子也希望得到表揚,在大家都努力獲勝的情況下,結果可能是這次你勝利了,下次又變成他勝利了。因此,隻要積極表現,那麼不管結局如何,都是讓人喜愛的孩子。”這樣,蕾蕾既希望自己獲勝,也能在心理上容納別人的成功。

“親子心理處方”

一般來說,嫉妒心是陰暗、醜陋的,它可能摧毀理智,泯滅良知,扭曲人格,汙染靈魂。因此,一旦發現孩子表現出嫉妒時,父母必須盡最大努力幫助他控製、擺脫,並最終予以克服。一般來說,下麵幾種方法比較實用。

1.傾聽“嫉妒”背後的聲音。

首先父母要聽孩子的想法,並耐心弄清孩子的需求,這時,父母會發現孩子的要求並不過分。父母先要放下預設的結果,以好奇的心態去了解孩子需求的真意是什麼。孩子因年紀小,不一定能做到語言表達清晰,這就需要父母去聽去理順。父母要做的是把理順後的事情再講給孩子聽,並征詢孩子對事情的看法,以作補充和修正。歪曲孩子的原意,是令孩子感到不公平對待的開始。有時,孩子並不真的想要得到什麼實際的東西,而是父母的耐心。

2.不要貶低他人,提高自己。

有時孩子會嫉妒別的孩子。這時,不要說別的孩子“沒什麼了不起”之類的話語,因為這樣會進一步縱容自己孩子的嫉妒心,還容易形成與別的孩子敵對的心理。比較合理的方法是,既承認別的孩子的優點,也要鼓勵孩子,讓他懂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緩解嫉妒的心理,這樣還有助於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不要過分“聚焦”孩子的弱點。

總覺得自己有很多弱點的孩子很容易嫉妒他人。孩子的妒忌心與父母平時灌輸的觀念有很大關係,常被說不好的孩子,慢慢會真覺得自己不好了。常拿孩子與別人做比較,也會讓孩子找不到評斷自己的平衡點。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找出孩子的優勢,加以鼓勵。慢慢地,他會學會為自己感到驕傲,也會接受別人在某方麵比自己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