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幣能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嗎?(1 / 1)

人民幣能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嗎?

生活

作者:陳思進

近日,英國《經濟學人》發布最新的巨無霸指數表示,“美國巨無霸的平均價格為4.79美元;按照市場彙率,中國的價格隻有2.74美元。所以,此時‘粗略的’巨無霸指數表明,人民幣被低估了43%”。

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在5月26日的聲明中指出:美國過去一直認為,中國操縱人民幣價值以刺激出口,因此造成幣值被低估。但過去一年來,隨著人民幣彙率不斷地升值,低估的問題已不複存在。中國應該全力打造彙率彈性,使人民幣的價值調整為同步於經濟增長的步伐,在未來兩三年內實現浮動彙率製度。

關於人民幣,經濟金融界已然形成了兩極看法,有人認為,由於人民幣的超發,人民幣彙率即將大幅貶值;也有人認為,隨著美元安全性的下降,以及中國經濟持續地中高速發展,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最終將和歐元、英鎊、日元一樣,成為國際貨幣,甚至成為全球“儲備貨幣”。

二戰後,特別是美元和黃金脫鉤以後,美元成為世界貨幣來衡量其他貨幣。雖然美元的“金本位製”解體了,美元已不再是世界基準貨幣,但它的影響麵照樣超強並甚廣。到了20世紀90年代,美元在世界各地的使用範圍更廣泛,甚至世界各國央行都要把美元當成主要外彙儲備。

因為全球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全是以美元結算的。隨著國際貿易活動日益增加,各國對美元的需求也不斷增加,當1971年美元和黃金脫鉤後,便不再受製於有限的黃金儲備,美聯儲可以“印製”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的美元——美國政府可以通過國債市場,借入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的資金。

以美聯儲為首的西方工業國的信貸擴張速度明顯加快,美國也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負債國,債務規模大到以致不能讓美國倒塌的地步,即所謂的“toobigtofail”。

與此同時,美國享受著貨幣發行權和鑄幣稅等多種好處(美聯儲通過發行貨幣獲得收入)。美元的特殊地位使美國成了“世界央行”,也使得美國不受外彙儲備短缺的製約,避免了巨額貿易逆差可能引致的貨幣危機和債務危機,同時卻能夠通過貿易逆差獲得國內經濟發展所需的實物資源和大量資金。全球早就“美元化”了,而美元化的趨勢又進一步鞏固了美國的霸權地位。

如果人民幣能夠像美元成為世界貨幣,對中國今後的發展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基辛格一針見血指出的那樣:“誰控製了石油,誰就控製了所有國家;誰控製了糧食,誰就控製了整個人類;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的統治權。”

然而,中國是否做好了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準備?當今主宰世界的金融體係,說到底是華爾街的金融體係。而一度幾乎不受管製的自由市場使華爾街得以獨霸世界資源,使金融投機分子得以從世界範圍的政府、大眾手中獲得壟斷權力以進行投機,瘋狂劫掠世界財富。我們如果一定要參與這場遊戲的話,那就要隨時問自己:“我們做好與狼共舞的準備了嗎?”

有資料顯示,在過去的2014年,人民幣實際彙率升值了12%左右。這一彙率波動使國家的決策者麵臨兩難的境遇:如果人民幣太強的話,出口將變得更昂貴;如果人民幣太弱了,進口導致的通脹上升就會削弱本幣的購買力。一旦人民幣自由兌換,又難免不被華爾街炒作。

美國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采取了三輪的寬鬆貨幣政策,但為何美國並沒有陷入通脹?因為美聯儲所謂量化寬鬆製造的貨幣,實際上並沒有真正進入流通領域,它所釋放的大量資金,全都被美國銀行和金融機構以儲備金的方式截流,並變成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湧入中國,引發了中國通脹。

因此,人民幣的問題並不僅是彙率的高低。人民幣的真正強勢,將取決於經濟的真正強大,使之成為自由兌換的強勢信用貨幣。

(作者係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管理資深顧問)

(本文選自:中國經濟周刊2015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