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空巢老人登報求“領養
生活
作者:汪磊
2015年4月,常州一家報紙上刊登了一則77歲老人郇崎求“領養”的廣告:“本老頭剛過了77歲的生日。因兒子、孫女沒有居家養老的條件,本人又不適合敬老院養老,經與兒、孫商量同意,除現居房死後留給兒子外,本老頭的每月退休金收入和本人‘打包’,願社會有條件的家庭和個人領養。條件:雙向選擇,互利共贏。”
郇崎老人說,他每天起床,麵對一個空空蕩蕩、沒有生氣的屋子,備感淒涼孤寂。他希望一個和和睦睦、其樂融融的家庭將自己“領”回家。作為回報,他將拿出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金和百年後的喪葬費贈予這個家庭。
古稀老人郇崎目前的生存狀態如何?他為何要刊登這樣一個廣告呢?
孤寂的10年空巢獨居生活
今年4月上旬,記者來到郇崎家:江蘇常州戚墅堰西街一處老公房內。因為地方難找,老人下樓給記者帶路。合身的大衣、鋥亮的皮鞋、濃密的頭發,初看起來,77歲的郇崎不過60出頭。仔細看,老人走路有點跛,背有些駝。“最近特別嗜睡,早晨起床後,又睡足了2個小時,不然真沒有力氣來接你。”老人很要強,費力推開鐵門,把記者讓進屋。
這是一處兩室一廳,幾乎沒有裝修,家具也沒有幾件,顯得空空蕩蕩冷冷清清。郇崎告訴記者,他妻子1999年去世後,原來的保姆小雲又陪了他6年,“她總歸是要嫁人的,不能一直陪我,2005年端午節前,我像嫁女兒一樣送走了她。從那時起,我就成了一個空巢老人。”
郇崎老人談起自己10年的獨居生活,心中有不盡的感慨。剛開始的幾年,自己雖然有些孤獨,但身體還很硬朗,能夠逛公園和到處旅遊,日子並不難捱。近來,郇崎老人覺得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老人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孫女,由於工作忙,難得來看他一次,“來了不久就要走。”老人稱,自己腿腳變得不再靈便,連離家隻有500多米的小公園都去不了,老花眼也越來越嚴重,3米之外就是一片模糊。晚上常常睡到半夜突然睜眼,盯著天花板幾個小時都睡不著,白天又精神不好昏昏欲睡。“家裏沒別人,就我一個,時間長了悶得慌,隻能自說自話,翻翻幾本老相冊。”
“關鍵是太孤單了,我想找個說話的人都沒有,自己每天自言自語,常常對著老相冊一念叨就是一兩個小時。”郇崎老人說,自己年事已高沒辦法買菜做飯,經常是早上起來去外麵的小飯館吃碗餛飩,中午再去小飯館吃碗餛飩,再吃個素菜,剩下的素菜打包回家晚上吃。每天就是睡覺、吃飯,吃飯、睡覺,覺得生活完全沒有意義。
鄰居老友的孤身離世對他打擊大
獨居這10年間,老友兼鄰居任工程師的去世,讓郇崎十分傷感。
1988年,任工程師孤身一人搬到戚墅堰西街,和郇崎住同一幢樓,隔壁單元。保姆小雲離開郇家後,兩位孤寂的空巢老人成了知心老友。“任工很高傲,有什麼事隻願意和我講。我們兩個走動其實不多,可即便在窗口打個招呼,也讓我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生活。”郇崎說,他們還約定,隻要兩人都活著,就都不找老伴。“2011年夏天和2012年春節,在我們身上發生了兩件事,發生在我身上的是場虛驚,而任工卻是真的離開了。”
2011年夏天的一天,郇崎突然聽到有人“砰砰”地砸門。他嚇壞了,心驚膽戰地跑過去開門。門一開,他愣住了,砸門的竟是小舅子和一個開鎖的。小舅子和開鎖的也愣住了,小舅子說:“姐夫,你怎麼沒……你沒事吧?”郇崎知道,小舅子原本想說,你怎麼沒死。“我手機壞了,他一天沒打通,以為我出事了。”郇崎說。
2012年春節剛過,一天上午,郇崎突然發現任工家來了很多警察、社區工作人員,甚至還有兩名記者。他跑下樓一打聽,才知道多日在窗口沒見麵的任工原來不是出門過年,而是出事了。春節長假期間,任工在家中突發疾病去世,沒人知道。他家的保姆春節後回來,打不通任工的電話,於是報警救助,才發現老人已經在家中去世。
郇崎老人說:“任工去世後,通過查檔案,才發現他有一個養子。養子後來回來繼承遺產,把房子賣了。”可以看出,任工程師的孤身離世,對郇崎老人精神上的打擊很大。
兒孫不具備同住照顧老人的條件
郇崎老人的老家在山東青島,他1972年到常州工作,1999年在戚墅堰區老齡辦退休。目前,他的大哥已經去世,其他兄弟都在老家。
郇崎老人說,41歲的兒子雖然也在常州,但住的是單位宿舍,不能把他接過去同住。再加上兒子的單位離戚墅堰距離超過20公裏,也不能搬回家來同住。“他忙得自顧不暇,哪有時間天天陪我?”郇崎老人有一個孫女,已經出嫁,而且有了一個孩子,隻能不定期地過來看看爺爺。在郇崎老人看來,兒子和孫女都不具備讓他“居家養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