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能容忍火星“出軌”(1 / 1)

不能容忍火星“出軌”

萬象

作者:成丕德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幼時還因患猩紅熱導致視力衰弱。但他學習勤奮,獲得丹麥天文學家第穀的賞識,並繼承了第穀的事業,專注對火星軌道的研究。

起初,開普勒用正圓的假設模型編製火星的運行表,卻發現火星經常出軌。他便將正圓改為偏心圓。在無數次的計算和試驗後,他找到了與觀測事實非常接近的軌道模型。但預測到的行星位置依然跟第穀觀測到的數據有8分角度的誤差——僅相當於秒針0.02秒轉過的角度。

許多天文學家來祝賀開普勒,都認為是顛覆傳統理論的重大發現。開普勒卻失落地說:“還有8分角度的誤差!”他想把偏心圓改為橢圓,推翻原有成果重新計算。朋友提醒:“那個夠你計算一年的橢圓軌道,也許根本不存在,有可能隻是觀測產生的誤差。”但開普勒始終放不下8分角度的誤差。終於,他決定重新研究幾大行星的軌道。經過繁複的計算和無數次失敗,他終於找到了完全符合觀測數據的橢圓模型,並劃時代地發現行星運動三大定律,開創了天文學的新篇章。

決定成敗的往往在於不起眼的小處,許多偉大的發現都源於對細節的精益求精。

(本文選自:環球人物2015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