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一句話改變一生,鼓勵是最好的教育(2)(1 / 3)

這位家長了然地點點頭,而且真的照我說的去做了。之後的一段時間,這名學生上課的時候很專心,下課就抱著航天方麵的書看,節假日也泡在圖書館裏。

幾個月後,他竟真的造成了一架木製的小飛機,還在學校操場上試飛。正式試飛那天,他的父母都來了,一直微笑著替他加油鼓勁,而他則充滿自信地看著所有人。

我很替這名學生自豪,同時也欣慰他有支持鼓勵他這項興趣的父母,我想這中間父母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孩子不能對自己做出最正確的評價,這時他們就需要父母的表揚和讚同,還有正確的引導,這樣他們就會不斷地擁有自信和探索的力量,然後攀登到成功的頂峰。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一點兒也不假,但是誇孩子是要講究方法和策略的,假如父母采用的是不恰當的誇獎孩子的方法,結果可能會事與願違。這樣的事情自古就有,有多少天才神童在“誇獎”的伴奏聲中從赫赫有名變得無聲無息,最終淪為一個平庸之人。

我覺得把好孩子給誇出來,首先父母要有一個積極正確的心態。我時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說:“我的小孩非常聰明,可為什麼成績就是上不去呢?”這些父母都把自己對孩子的關注點放在了“聰明”上,而對於孩子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卻沒有探究和解決。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特曼曾做過一個心理測試實驗,他選擇了1440名天才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對他們跟蹤研究30年,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有1/5的兒童在幼兒時期智商很高,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的天分就會慢慢消失,成年之後也沒有什麼成就,而且與那些成功者相比,智力方麵差別不大,但是在非智力因素上有很大差別。比如這些人會缺乏主動性和上進心,沒有勇氣和毅力,做事懶惰等。

可見,影響一個孩子成功的因素除了智力還有個性、心態和習慣等,對這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父母絕不可小覷。

我的班上曾經來過一個轉校生,他叫宋明岩,記得第一次見到他的父母時,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當時,宋明岩的父親開著一輛豪華的小轎車出現在學校裏,他的母親也穿得很時髦,宋明岩則一副事不關己的漠然樣子。

宋明岩的父親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我的孩子很聰明,可不知道為什麼成績就是不好?我這次給他換個好學校,希望您能好好教教他!”

我滿口答應,不過對於眼前冷漠地看著周圍一切的新學生,我的心也有一點點打鼓,這個年僅十幾歲的孩子,眼神為何如此疏離?

接下來,我通過一個多月的觀察發現,這個叫宋明岩的學生所表現的不僅僅是一種漠然,而是嚴重的消極,似乎周圍的一切都無法引起他的興趣,如果任其長此以往下去,對他的將來絕不會有什麼好處。所以,我決定和他進行一次朋友間的平等對話,希望能找出這個孩子的症結。

一開始我以為談話會很難進行下去,因為某些與人群疏離的孩子,心胸往往不易對他人打開,不過,我和宋明岩之間的談話在開始10分鍾後就順利地進行了,僅僅是因為我表揚了他5次。

“老師,你可能不相信,我爸媽表揚我的次數加起來還沒有您表揚我的次數多。他們以為有錢就行了,我要什麼就給我什麼,可是我真正想要的他們卻不給我。學習還有什麼意思,不就是為了他們在外麵的麵子嗎?”宋明岩沮喪地說。

“你的父母做得確實不對,不過,他們也不是從沒有表揚過你,你爸不是說你很聰明嗎,這也是一種表揚,因為你確實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的數學老師告訴我,有好幾次你都把幾道很難解的數學題答出來了,為什麼不把你的聰明證明出來呢?”我笑著說。

“證明出來又能怎樣,我爸媽會在意嗎?”他低聲地說。

我突然意識到這個孩子內心極度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認同和鼓勵,可能是父母給予了他很多物質上的愛,而對孩子渴望的心靈上的愛卻忽略了,導致孩子現在學習沒有積極性,精神上沒有得到滿足。

幾天後,我和宋明岩的父母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談話,並建議他們每天花費哪怕兩分鍾的時間誇獎一下自己的孩子,但前提是要真誠地誇讚孩子。

幾個月後,宋明岩不但學習成績提高了,也漸漸和班裏的同學打成一片,做事也變得積極樂觀起來,春天的時候還自發組織大家去春遊,更被大家選為副班長。

這件事情再一次證明了誇獎能讓每個孩子都變成擁有無限可能的好孩子,所以,不要對孩子吝惜真誠的表揚。

我覺得把好孩子誇出來的第二點要注意的就是——誇獎孩子要注意方式,並且針對不同個性的孩子,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地誇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