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心理學教授做過這樣一個測驗:他在某次期中考試之後,分別在不同時間內對兩個班級考試成績差不多的兩組學生做出了評價。
他對第一組孩子選擇的表揚時間是在成績出來的當天,他對這組孩子說:“你們這次考得不錯,表現得很聰明,下次要繼續努力啊!”
而對第二組孩子的表揚時間選在了第二學期的開學之後,他對這組孩子說:“你們上學期期中考試成績很不錯!”
第二學期期中考試的時候,教授發現,第一組孩子的成績明顯提高很快,他們都說是教授表揚他們的話讓他們充滿了自信,學習也更加努力了;而第二組的孩子進步就比較緩慢,雖然教授也讚揚了他們,但是時間間隔得太久,這時候的表揚對他們來說沒有特別的感覺,所以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像第一組那麼高。
這個測驗證明:及時地表揚和賞識對孩子產生自信心和激發潛能的效果是最好的,如果父母能在孩子一取得成績的時候就及時地給他讚揚,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從這種讚揚和鼓勵中汲取能量,如果父母給予孩子讚揚的時間間隔得很久,那麼孩子從中汲取的能量就非常有限,不但沒有任何效用,反而會讓孩子心裏產生失望和挫敗感,認為自己沒有得到重視。
父母要為孩子下一場表揚的“及時雨”,讓孩子從父母的表揚聲中看到成功的希望,獲取努力前進的自信力量,並且激勵孩子不斷地奮發向上,健康快樂地成長。
如何拿把“尺子”稱讚孩子
有一次,我帶著女兒去快餐店吃飯,鄰桌是兩位年輕母親和她們的孩子,她們看起來應該是很好的朋友,兩個孩子的年齡和我女兒差不多。
席間吃飯的時候,這兩位母親不知道是故意還是有意地說話聲音特別大,幾乎整個餐廳都可以聽到她們的談論。
“我的兒子很聰明,小小年紀比我知道得都多!”一個母親滿臉笑容地說。
另一個母親馬上接話說:“我女兒也很棒,幼兒園的老師都喜歡她!”
這時,我看到她們的兩個孩子也在餐桌上玩鬧了起來,還故意發出刺耳的尖叫,兩隻手胡亂地扒著桌子上的食物,而他們的母親根本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狀況,隻是在彼此談論著孩子是如何的出色。
餐廳裏其他顧客被這兩位母親和她們吵鬧的孩子攪得眉頭緊皺,有的更露出了厭煩的神情。終於等到這兩個母親離開之後,有一位顧客忍不住說:“也不知道她們的孩子是不是真的聰明,不過一點兒家教都沒有!”
如果一個母親在聽到自己的孩子被人說沒有家教時,不知道是怎樣的心情,尷尬和羞愧都不足以表達,應該會覺得自己做父母有些失敗吧。
父母稱讚孩子是非常正確的,也是增加孩子自信和改善孩子品質的好方法,但是父母要學會拿把“尺子”稱讚自己的孩子,不能毫無節製和盲目地去稱讚自己的孩子,要講求方法和度。
首先,我們對孩子說出的讚美和欣賞的話語要突出對孩子努力的肯定,欣賞他們的工作成就。例如孩子幫助父親搬了一件很重的家具,父親說:“這把椅子很重,搬起來很吃力。”兒子晃動著自己的小胳膊,驕傲地說:“但是我把它搬起來了!”父親繼續說:“搬運它的過程需要有很大的力氣。”兒子拍拍自己健壯的手臂,說:“我很強壯!”
從這個小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父親並沒有直接稱讚兒子是如何的了不起,而是對兒子工作的難度做了評價,讓孩子自己對他的個人力量做出了定論。
假如父親隻是單純地對兒子說:“你很強壯,兒子!”兒子很有可能會回答說:“我不強壯,班裏還有很多男生比我有力氣。”
孩子其實並不喜歡大人直接說他們:“你很聰明!”“你很棒!”或者“你很漂亮!”他們更希望得到具體而實際的稱讚、尊重和理解。
鑫鑫第一次參加中學生籃球比賽的時候,我一直在旁邊看著他。比賽結束之後,我並沒有簡單地對兒子說一聲:“你今天的表現很棒!”而是對他的技術和成績做出了讚賞,並且我還詳細地給他講述了他在籃球場上留給我的最精彩的幾個瞬間:“兒子,我覺得你今天的籃板球太帥了,還有你那個精彩的蓋帽,就是上半場快結束時,你一個高高的躍起,把對方那個眼看就要投入籃筐的球給劫了下來,然後一個利落的轉身,把球準確地傳給了你的隊友。還有比賽快要結束時,你那個三分球的絕殺,太精彩了,你一定覺得自豪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