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什麼水養什麼魚,讚美出孩子的優秀品質(3)(1 / 3)

他走到那個學生的麵前,掏出一塊糖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準時到了。”接著,他又從兜裏掏出一塊糖給那個學生說:“這塊糖也是獎勵你的,因為剛才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就停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忐忑而又疑惑地接過校長遞給他的糖果。

這時,陶先生又對他說:“據我了解,你剛才打那個學生,是因為他欺負女生,從這點來看你非常有正義感。”說完,陶先生又遞給他第三塊糖。

男生拿著糖哭著說:“校長,我知道錯了,就算同學再怎麼不對,我也不應該動手打人。”

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塊糖遞給他說:“現在你已經認錯了,再獎給你一塊糖,我們今天的談話到這裏就結束了。”

我非常佩服和讚同陶行知先生的做法,不愧是大家風範,就連批評都這麼智慧。從他的這個小故事裏,我看到了讚美和批評的完美結合,他並沒有因為學生犯了錯,就對其懲罰斥責,而是選擇了先冷處理,讓學生在辦公室裏先等著,然後自己去調查學生打架的原因,這樣處理起來就更加得心應手。最後陶行知先生選擇了站在男生的角度理解他,並且從該學生的“守時”“尊重師長”“正義感”以及“勇於承認錯誤”幾方麵對他表示讚賞,從而在維護學生自尊的情況下,達到了教育他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的做法很值得父母學習,在遇到孩子犯錯誤的情況時,很多父母都是在沒有了解事情原委的情形下,就盲目地批評和處罰孩子。

母親過生日的時候,我特意帶著兩個孩子趕回了老家,農村老人過生日流行大操大辦,母親雖然希望簡單一些,弟弟還是把家裏的親戚都請了過來,辦得很熱鬧。

晚上,我和妹妹還有堂嫂陪母親在裏屋說話,孩子們都在院子裏玩耍。忽然,堂哥滿臉怒氣地拉著自己的兒子嘉傑走了進來。

“怎麼啦?”母親奇怪地問堂哥。

“這孩子太皮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就爬到樓上的房頂上去了,摔著了怎麼辦,你想找死是不是!他還帶著鑫鑫和小龍,你說萬一出點事,怎麼辦?”堂哥越說越氣,眼看就要動手打孩子了。

我和堂嫂趕緊製止了他,堂嫂一臉擔憂地把兒子拉到自己的身邊,一個勁地問孩子有沒有事。

堂哥和堂嫂一個是家裏的“紅臉”,一個是家裏的“白臉”,孩子犯了錯誤之後,父親痛打一頓,然後母親給顆糖吃,我一直認為像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無論是性格上還是其他方麵都存有一定的問題。

批評打罵孩子和過度寵溺孩子都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隻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作用。我認為父母首先應該了解整個事情的原委,找出孩子犯錯的動因,判斷孩子的錯誤是不是真的不可饒恕,要從孩子的錯誤中找出他的閃光點,用讚揚的方式讓他自己主動意識到事情的後果,進而改正錯誤。

就拿堂哥兒子嘉傑的這件事情來說,我沒有像堂哥那樣批評孩子,也沒有像堂嫂那樣隻是安慰、擔心孩子,而是走到外邊,找到鑫鑫和妹妹的兒子小龍詢問情況。

一問之下,我才知道嘉傑他們三個爬到屋頂上是去幫助鄰居找貓的,孩子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行為太過於冒險和危險了。

後來,我把三個小男生叫到母親的屋裏,嘉傑因為剛被堂哥痛批了一頓,此時小臉上還是鬱悶的表情。

我從身後拿出三個剛買的玩具車,一邊分別遞給他們三個,一邊溫和地說:“剛才對門的宋奶奶告訴我,你們是為了幫她捉房頂上的那隻黃貓才爬到樓頂上去的!她還讓我謝謝你們,你們這麼小就知道樂於助人,說明你們不但是好孩子,而且非常善良。這是獎勵你們的!”

三個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開心地接過了玩具。

接下來,我話鋒一轉說:“你們三個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值得表揚!嘉傑作為哥哥,帶著弟弟們做好事,我很開心。不過,你們去房頂上‘冒險’可不是一個好主意,要知道貓比你們要靈活,它能快速地爬上去,就能爬下來。如果下次宋奶奶的貓再爬到屋頂上,你們會怎麼幫助她呢?”

嘉傑搶先說:“貓喜歡吃魚,如果它再爬上去,我就用魚吸引它下來,然後再捉住它。”

我馬上衝他豎起了大拇指,稱讚道:“嘉傑,你想的這個辦法非常好,貓一聞到魚的腥味肯定在房頂上待不住,一定會跑下來的,到時候你就可以又安全又容易地捉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