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授之以漁,激勵是撬起自信的杠杆(3)(1 / 3)

有一年春節,鑫鑫的姑姑給他買了一架很複雜的木製船模,而且是沒有組裝好的,需要孩子按照說明書自己來安裝。剛拿到這個船模的時候,鑫鑫興趣很大,一下午都坐在屋子裏安裝,但是花費了很長時間才把船的底座粘好。到了晚上,他就選擇了放棄,並且要求愛人幫他安裝好。

我覺得這是鍛煉孩子動手能力和耐心的一個好機會,就讓愛人巧妙地拒絕了孩子,並且鼓勵鑫鑫自己動手完成。

我建議兒子每天隻完成船上的一個重要組合,比如第一天粘好底座,第二天可以粘好船帆,第三天安裝船頭,第四天是船尾……

就這樣,幾天之後,工序很複雜的船模被他安裝好了,這讓兒子非常有成就感,而且這架靠他自己親手安裝好的船模為他贏得了很多掌聲和讚美聲,經常有小夥伴來家裏看他的船模,然後一臉崇拜地看著他,這時兒子的臉上總是寫滿自信的笑容。

人生的道路都是要靠自己去走的,酸甜苦辣也好,挫折失敗也好,鮮花掌聲也好,這一切都要自己去經曆,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才能得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經驗。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去完成他的人生,能為孩子做的就是讓他少走一些彎路,多經曆一些成功,多擁有一些自信和毅力,而為孩子選擇一個看得見的能夠實現的目標是首先要做的。

我一直鼓勵父母去激勵自己的孩子,去讚揚和認同自己的孩子,這會讓我們的孩子想要不斷去追求新的知識和新的成就。即使孩子犯錯,也要用鼓勵的聲音幫助他改正錯誤,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壞習慣。

父母就像一名守塔人,當孩子身在迷霧中看不清成功的方向時,父母就要把信號燈撥亮,給孩子指出正確的目標方向,然後指引孩子大踏步地往前行走。

用“示弱”增強孩子的自信

我小時候的性格很孤僻,而且有些自卑,和母親的關係也一直鬧得很僵,因為母親是一位很強勢的女人,所有事情都希望做到更好,而我總是達不到她的要求,再加上我那時候的性格很倔強,喜歡把不滿和委屈埋在心裏,所以和母親的戰爭都是以我的沉默作為結束。

終於有一次,我和母親大吵一架,然後憤然離家出走,那年我剛剛11歲。後來,父親把我找了回來,但是我依然和母親冷戰。突然有一天早上,母親生病很嚴重,家裏除了8歲的弟弟就剩下我,母親躺在床上,虛弱地對我說:“今天中午的飯我沒法給你們做了,你們自己弄點吃的吧。”

我早已經忘了還在和母親生氣,眼淚汪汪地看著母親說:“媽媽,你沒事吧?我去給你找醫生。”

“傻孩子,你爸爸就是醫生,家裏也有藥,我已經吃過了。現在就是全身沒力氣,想吃點東西。”母親看著我說。

“你想吃什麼,我去做!”我馬上說,別說是讓我做飯了,讓我做什麼我都願意,隻要母親能感覺舒服一些。

“我想吃餃子。”母親就像一個小孩一樣看著我,那一刻我覺得母親不再是以前那個強勢的媽媽了,而是一個溫柔的、虛弱的,需要被我照顧的人。

我豪情壯誌地來到廚房開始和麵,弟弟顯得比我還要積極,可能他也被母親的病態嚇到了,以為隻要吃了餃子母親就會好起來。我們兩個小孩就在廚房裏“熱火朝天”地忙了起來,終於餃子下鍋了,前來串門的鄰居看到我們兩個小孩做好的餃子,不住地誇讚我們兩個是如何的了不起,母親更是很開心地吃了一大碗。雖然我做的餃子幾乎沒有什麼味道,但是看著母親和鄰居讚許的目光,我心裏樂開了花,一下子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難事能夠難倒我,因為連這個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我都可以很好地完成,以後什麼事情是我不能做的呢?我和弟弟的自信心仿佛一下子被點燃了,從那之後,我真的在做事的時候,懼怕失敗的心理沒有那麼嚴重了,而一向膽小的弟弟也有點小男子漢氣概了。

很多年之後,母親才告訴我當年的真相,其實她根本沒有生病,那天她是為了給我一個鍛煉的機會,假裝生病的,也希望通過她的“示弱”緩和我們之間緊張的氣氛。

在母親沒有假裝生病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沒用的小孩,總是從母親那裏得不到肯定和稱讚,人也越來越自卑和孤僻,是母親的“示弱”讓我得到了肯定和信任的機會,讓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很有用的人,而且能夠完成那麼一件看似很難、很偉大的事情,我真的很自豪,也變得很自信。

孩子的心理都是一樣的,都希望從父母那裏得到鼓勵和稱讚,而“示弱”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父母的“示弱”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變相的激勵和肯定,從而讓孩子的內心產生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那些太過強勢的父母隻會有意無意地給孩子造成一種壓抑的氛圍,使他們不能自由勇敢地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變得不善言辭、羞怯、自卑、沒主見等。父母應學著讓孩子充當自己的老師和保護者,激勵他幫助別人學習的興趣和同情、照顧他人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