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有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有自己不同的學習方式,但是因為在父母眼裏是“缺點”而被製止,這也讓很多孩子苦惱。例如我有一個學生,他平常喜歡把所有要學的東西都抄好幾遍,然後才能記住。有一次,我讓學生們背一篇3000字的文章,這名學生一夜沒睡,連著把這篇文章抄了好幾篇。第二天早上,他家長就來找我,問我是不是罰孩子寫作業。我把這個學生的狀況告訴了他們,結果回到家之後,家長就讓孩子拿著書背,不準抄,幾天之後,這個孩子一段也背不上來。
其實,有很多孩子像我這位學生一樣,喜歡用抄寫的方式去記住內容,而且這種方式對他們而言更快、更有效,但是因為看起來是一個“笨方法”,而且浪費時間和精力,很多家長和老師並不讚同這種方法,於是就加以製止。孩子失去了有效的學習方式之後,也同時失去了自信,失去了想要成功的欲望,因為他們認為其他方法並不能像這種方法那樣,能夠讓他們更快地獲得知識。
這隻是一個很小的例子,孩子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很多類似的事情,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成功的能源是自信,而孩子的優勢能為他帶來更多的自信,從孩子的優勢出發,為他增加自信,為他的成功之路增加更多的快樂,這是每位家長都能為孩子做而且應該去做的。
是誰讓“差生”的自信沸騰了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如果孩子身上那種積極的希望之火被熄滅,就很難被點燃。孩子的天賦各有不同,由於後天各種各樣的原因,特別是學習能力的差別,就造成了“好生”和“差生”之別。
在我的理念裏,“好生”和“差生”是辨證存在的關係,例如兩個學生,一個學習成績非常好,體育成績非常差,另一個體育成績非常好,學習成績非常差,所以從學習上來說的話,第一個是“好生”,第二個是“差生”;而從體育上來說的話,第一個就變成了“差生”,第二個變成了“好生”。我舉得這個例子看起來有些極端,卻是現實存在的,而且像這樣的學生有很多。
我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沒有一點兒優點的,就像我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真正的“差生”一樣。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或多或少有著讓我們感動的美好品質,隻不過有的像鮮花一樣呈現在人們的麵前,而有的像一顆種子一樣,被深深地埋在了靈魂深處。不能因為我們沒有看到,就不相信孩子那種美好品質的存在,而選擇忽視這些孩子。
很多父母或者教育者眼中的“差生”並不是不可救藥的,我們應該讓這些孩子朝“好生”一方轉化,做好他們的協助者和引導者,在我們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之處時,也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可貴之處,樹立他們的自信。
我的班上有一個學生叫王陽,他是一個非常活潑的學生,其活潑程度幾乎讓所有的老師都受不了,而且經常違反紀律,非常難管。
有一次,學校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排隊的時候,我發現少了一個人。這時,班裏的學生告訴我,少的那個人就是王陽,而且像這樣的情況已經出現了很多次,王陽排隊的時候總是不遵守紀律,體育課的時候,還經常讓老師生氣,班裏的德育分因為他一個人已經快被扣光了。
我對王陽這種無視集體組織紀律的行為感到很惱火,但是我知道對像他這樣的孩子采取批評的方法是不行的,那隻會讓他更加的反彈,想要和老師對著幹。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讓王陽站起來,並讓他說出自己的優點,可能他以為我在故意找他麻煩,不在乎地說:“我沒有什麼優點!”
我又看了一眼其他同學,他們好像很不喜歡王陽,因為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其他方麵,王陽總是拖大家的後腿。
幾分鍾後,王陽還是站在那裏,眼睛胡亂地朝四周看著,要不就低著頭擺弄著手裏的鉛筆。我想此時他的心裏並不像他表麵上表現的那麼不在乎,孩子都希望從別人那裏得到好感,而不是厭惡感,如果得不到大家的喜歡就有可能被孤立,這種孤立一旦形成,孩子的內心就會封閉起來,變得反叛或者自卑,還會變得消極。
我對王陽的同桌劉瑞說:“劉瑞,你說說看,王陽有什麼優點是你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