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逆反心理”究竟從何而來呢?一般來說在三種情況下容易引誘出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一種情況:孩子正對某件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而遭禁止時,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對這件被禁止的事物不加任何解釋的話,濃厚的神秘性更容易引起孩子探求的欲望,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就越強。
第二種情況:孩子想要標新立異。孩子在性格成長和尋求自我認同的時期,總是希望他人和社會能夠承認他的價值和地位,所以為了獲得認同,他往往會表現得很偏執,處處表現自己,並且有意采用和其他人不同的方式和途徑,以便引起他人的注意。
第三種情況:特異的生活經曆。這個情況就要視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例如有的孩子因為一次委屈和誤會就會性情大變,變得多疑和孤僻。
我在前麵的章節裏已經提到過關於麵對孩子的好奇心等方麵的內容,父母應該怎麼做,在這裏我就不多做解釋了。
現在我們來談一談關於“逆反期”的孩子,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逆反期”幾乎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曆的時期,隻不過有的孩子表現得比較強烈,而有些孩子表現得稍弱,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如果不對孩子加以正確引導,就會導致他們產生偏執、冷漠、多疑、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態性格,而使他們的理想破滅、信念動搖、學習被動、生活萎靡、意誌衰退等,嚴重者還可能朝犯罪心理和病態心理轉化。所以孩子的“逆反期”是父母必須非常重視的一個時期,並且要想出有效合理的辦法,幫助孩子度過這個特殊的人生時期。
我認為在孩子的“逆反期”,父母要多和孩子心平氣和地在感情上做溝通交流,因為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是人類的本能需求,孩子在青春期尤其希望能和父母進行溝通,所以父母要適時把握,多給孩子一些溝通的機會,然後去聊一些他感興趣的話題,給他一些感情上的支持和鼓勵,對他所做的事情要多肯定、少否定,千萬不要言辭激烈地指責和批評他。
小碩是我一個同學的兒子,今年15歲,是一名初三的學生,逆反心理很嚴重,經常逃課去網吧玩遊戲。因為馬上就要中考了,我的同學非常著急兒子的學習,他希望小碩能夠考進重點高中,可是照這個情況下去,普通高中小碩都不一定能考上。因此,小碩一回到家,他爸爸就督促他趕緊學習,少上網吧,每天還三令五申規定小碩必須幾點回家,但是兒子沒有一次聽他的,照樣逃課去網吧。
有一天我問我的同學:“你每天用多長時間和孩子說話?”
他想了一下說:“也就十多分鍾吧。我每天工作那麼忙,哪有時間和他談話,再說孩子也大了,有他自己的想法,你說多了他煩,你說不順他的心,他也煩,最重要的是每次他回家的時候已經很晚了,我也很累了,罵他幾句就完了。對這個兒子我是太失望了。”
我有些不確定地問他:“這十多分鍾你該不會是對兒子的說教,就是訓斥他吧?”
他點點頭說:“是啊,那還能說什麼?”
我給他提建議說:“你能和孩子聊的東西很多,興趣、愛好之類的,你還可以經常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打打球,做做運動,增進親子互動。你也不要一直批評小碩了,而是要看到孩子好的方麵,每天表揚表揚他,鼓勵孩子多去和同學參加集體活動,把他的身和心都從網吧拉出來。”
“這能行嗎?”同學懷疑地問。
“你不試試怎麼知道不行呢?而且你這個做父親的都沒有想想嗎?明明家裏就有電腦,小碩為什麼一定要去網吧,是不是你們夫妻哪裏做得欠妥,讓孩子寧願待在外邊也不願回到家裏?老同學,你沒必要每天都逼著孩子考重點高中,這樣隻會讓他和你對著幹,對孩子一點兒好處都沒有。你不如試著和孩子好好溝通一下,問一下孩子的意願,然後再做決定。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的升學問題,而是他的心理問題。”我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他沉思良久,終於吐出一口氣說:“也許你說的是對的,是我們沒有和孩子好好溝通過,把孩子逼太緊了。也許從現在開始,我應該去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去學著表揚他、肯定他。”
同學回去之後,果真按他自己說的那樣,開始試著表揚和肯定孩子的閃光點,每個周末還會抽出半天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去做運動。剛開始他試著改變的那兩個星期有些困難,不知道怎麼去表揚和鼓勵孩子,總覺得自己像在演戲一樣,後來他讓自己從內心深處肯定自己的孩子,並找出孩子身上真正的優點去表揚,用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孩子,隻要發現孩子的一點兒進步,他就會找出來,然後對兒子表揚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