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引導是一味良方,好性格源於好榜樣(4)(1 / 3)

其實孩子的隨筆塗鴉也是一種學習活動,而且這種隨意的塗抹往往能激發出孩子的創意和靈感。我朋友對孩子的心理不了解,還一直說孩子的畫不好,在孩子心滿意足的時候給潑冷水,使孩子產生了心理障礙,無形中抑製了孩子的興趣發展。

興趣是積極的情緒,它不等同於課本上的知識,而是包含了更為廣闊的含義。讓孩子知道,學習自己願意了解的東西是件快樂的事,我們作為家長更應該知道,好的興趣是熏陶和培養出來的。

指引孩子走上正確的交友之路

我們班有個女孩子叫曉靜,人如其名,她的性格也是安安靜靜的,甚至有些安靜得過了頭。有同學跟她說話,她總是低著頭,聲音小得不能再小。曉靜在班級沒有朋友,下課時間別的孩子都出去玩了,隻有她還默默地坐在教室裏。

我找曉靜談話,問:“你為什麼不和同學一起玩呢?”曉靜又低下了頭,很不安地擺弄著手指。我又說:“有什麼事情跟老師說說吧,我試著幫你解決。”曉靜想了一會兒,終於開口了:“是我爸媽不許我跟別的孩子玩。”

從曉靜口中,我慢慢知道了真實情況。曉靜是家裏的獨生女,父母對她很寵愛,她小的時候有一次和鄰居家的小夥伴們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可能是玩得太起勁,互相追逐的過程中,一不小心摔倒,把膝蓋摔得流血不止。回家以後,她父母看到孩子受傷了,心疼不已,他們為了防止曉靜再受傷,就給曉靜製定了一係列規矩:不許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下午5點之前必須回家,如果學校有活動也要先請示父母,經父母同意之後才能參加。

就這樣,曉靜養成了自閉的性格,不能融入集體,也不能和別人正常交流。

這無疑是一個失敗的教育案例,曉靜的家長切斷她跟外界的聯係,是出於保護她的意願,殊不知這種過分的保護同“因噎廢食“是一個道理的。

人一生最持久、最純真的友誼應該是在童年建立的,童年時期的玩伴很有可能成為一生的朋友。像曉靜的父母那樣,因為害怕孩子受傷害,所以盡量減少孩子跟別人接觸的機會,既不能做到真正保護孩子,又嚴重影響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交上好的朋友能使孩子受益終生,但是一旦交上不良的朋友也是後患無窮,所以家長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交友之路很重要。

走上正確的交友之路,首先應該教會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友觀。什麼是“正確的交友觀”呢?它不是那種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的觀點,而是在和諧的交往中,逐漸建立起良好的朋友關係。隻有多接觸,才能深入了解對方,相互間才能取得信任。

女兒一放學,滿臉的不開心,小臉漲得通紅,眼淚都快流出來了。我一問才知道,原來她上課不認真聽講,和旁邊的同學聊天,當班長的同桌就給她記在本子上了,說是要報告老師。女兒覺得很委屈。

聽完女兒的話,我明白錯在女兒身上,我告訴女兒,上課和同學聊天是不對的,不但影響了自己學習,還影響到別的同學聽老師講課。我說:“你想想,既然你這麼做是不對的,那同桌糾正你的錯誤對不對呢?同桌的方法可能欠妥,你要跟她保證以後不會再犯錯誤了,爭吵是沒辦法解決問題的。”

女兒若有所思。第二天回到家,她快樂的表情又綻放在臉上了,說:“媽媽,我跟同桌講和了,我跟她保證以後上課不再聊天,她也跟我道歉說她的態度不好,讓我原諒她呢。”“我們已經成為朋友啦!”女兒補充說道,還調皮地吐了吐舌頭。

因為孩子的成長環境和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孩子的性格、處事方法都是迥異的。比如女兒和她的同桌開始就因為性格的差異造成了誤會,後來通過溝通交流使彼此和解了。我們不應該強硬地幹涉,而是需要尊重孩子間的這種不同。

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和誌趣相投的人交朋友,這樣做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認為,孩子應該和有不同興趣愛好的人往來,這樣才能拓寬視野,挖掘出對新事物的興趣。而且以後孩子走上社會,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如果不讓孩子學會和不同的人相處,那麼一旦進入社會,是很難和別人相處融洽的。

走上正確的交友之路,還需要讓孩子多和夥伴接觸,給孩子們充足的選擇空間。孩子需要自己選擇一些事情,要盡量讓他們自己選擇朋友,最好是讓他們懂得哪些人是可以成為朋友的,哪些人則不值得交。不過,父母也不是完全放任不管的,需要了解孩子都有哪些朋友,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辨別,這時候需要家長適當的幫助。

在這裏我舉兩個例子,都發生在我朋友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