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承一行經過兩日的繞行,終於回到原定路線上,並急速向德州行進,終於於黃昏趕到德州劉昭駐地。
劉昭早早的布置好接風宴席。席間劉昭將近來剿匪的事宜簡單的彙報了一遍,近日劉昭調兵遊走於蜀南各州縣,顯得極其被動,並且並未取得多大成效,民亂極其嚴峻,如今蜀南十二州相繼爆發,劉昭的西南軍也被分撥派出去,若是現在西鮮於出兵的話,西南邊地恐怕將遭受巨大的災難。
聽完劉昭的彙報熙承嚴肅道:“事態如此嚴峻,我想明天一早便啟程入鮮於早日將西鮮於那邊穩定下來,否則若是西鮮於發難,恐郡王爺腹背受敵。”
劉昭深以為然點頭道:“王爺準備帶多少人前去,可需要在我西南軍中挑選一些得力護衛?”
“此次前去,不便帶太多的人,我想帶幾十個護衛就行了,早聞西南軍中好手如雲,少不得要借一些人。”熙承開口道。
“王爺過獎了,不過軍中確實有些好手,我這就下去為王爺挑選人手。”劉昭訕訕回答道。
“不必了,我這裏已經擬好一些名單,你將這些人手調給我就行了”。說話間熙承從腰間掏出一布帛,正是臨行前皇帝拿給自己的。
劉昭吃驚的接過布帛,大致看了看,上麵的人確實有些人聽說過,但大多並不熟悉,不知道熙承是如何擬來這些名單,雖然帶著滿腹疑慮,但劉昭還是將名單拿給身邊參軍令其到各營去找尋這些人。
熙承,符彥卿劉昭三人便坐在一起商議出使事宜,良久參軍帶著十二個身材魁梧神情各異的軍士走入帳中開口道:“按照王爺名單,小將在軍中隻找到這十多人,其他的分別執行任務去了,現在召喚恐怕了開不及。”
熙承點首道:“如此就不必麻煩了,有這些人足夠了。”說完仔細打量了眼前這十二軍士,滿意的點了點頭便讓一邊的石驚雲帶下去交待相關事宜。
商討良久,熙承與符彥卿便雙雙告辭,劉昭將二人送到帳外,看著兩人離去的背影麵色一沉,一旁參軍開口道:“郡王爺,我觀晉王言談舉止並不似一十二歲孩童,當非池中之物也。”
劉昭不置可否得點點頭道:“最令我疑惑的是今天他給我的遣調人員,他剛入西南,何以會知道軍中連我都不知道的人?”
一旁參軍也點頭表示疑惑,思慮片刻劉昭道:“京中可曾傳來消息?”
“哦!我正想向王爺稟報,陛下對川南民亂極為重視,並在朝堂大發雷霆,若非梁太傅從中斡旋,恐怕王爺必定會得到相應處分。”一旁參軍緩緩道。
“哼!那豈不是又欠那老兒一份人情,這老狐狸的心裏的想法我楚的很,陛下現在是想盡辦法想除掉他,無奈尾大不掉,反受其製約,如今國事傾頹,梁超也該有所動作了,他建立的青堂可是官府江湖兩路走,目前我們還不能開罪於他。”劉昭陰沉的說道。
“是的,如今朝堂上還是他說了算,我們還要向他示好,不能擾亂我們的計劃,憑借王爺祖輩曆代經營,這西南勢必是我們天下,到時據山川之險進可圖中原,退可守兩川,還需看那老兒臉色不成。”一旁參軍慷慨激昂陳述道。
聽完,劉昭歡暢的與參軍相視一笑,交代了一些事便走向自己府邸而去。他並沒有發覺,參軍的嘴角露出的陰鷙詭異的笑容。
熙承帳內,輕舞靜立於熙承身後,石驚雲田陽昇分立兩側,剛挑選的十二軍士恭敬的站立在下麵。熙承高坐上位威嚴的說道:“你們都是陛下推薦給我的,想來陛下也花費了很多心血在你們身上,此次陛下讓你們全權聽我調令,如今國家處於危難之中,作為陛下最親近之人你們應該知道該怎麼做。”
“必效死命!”下麵十二人一起發出整齊而有氣勢的回答。熙承滿意的點了點頭,忽然外麵有人來報,卻是丁瓊和鄧超回來了。
熙承連忙將他們迎進來,聽完他們的彙報,雖然事先早有預料,但還是忍不住一拍桌子道,國家危亡,這些封疆大吏不思為國盡忠,反而一個個幸災樂禍妄圖自立,是可忍孰不可忍。
你們暫且休息吧,明日一早啟程。
康城潞王駐地
“什麼,失敗了?不是說此次十拿九穩的嗎?”何欣怒極拍桌道。
稟告之人小心翼翼道:“我等趕過去之時,隻見到他們的屍體,我恐四周有人埋伏跟蹤,連忙退了出去,便多次變化裝束,回來向王爺稟告。”
“那可都是我府上一流高手,即便不能完成任務,怎麼可能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何欣咬牙切齒的問道。
“我在回來途中還聽聞那晉王爺還將盤踞在蟒嶺許久,連官府都無可奈何地土匪盡數招降,其中兩個頭領,好像皆是將門之後武藝高強,我想這次變故恐怕也與那幫匪徒有關。”下麵之人小心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