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州城是雲幽十二州最靠近內地的城池,自從北魏犯邊後,這裏便成為了大涼軍隊阻擊北魏的指揮的中心。
這日,十二州的一幹將領正齊聚一堂。
“張大人,如今魏軍來勢洶洶,我軍傷亡慘重,舜州城很快就快堅守不住了,若是朝廷援軍再不來,十二州覆滅是遲早的事。”一將領焦慮的對一身著緋色官服的老者說道。
“李將軍不要慌了自個的陣腳,我已經向武安發出了八百裏加急快報,現今先帝新喪,朝中想來也正亂作一團,短時間內,我們還得靠自己。”身著緋色官服的老者緩緩道。
“現在哪裏還有兵可援,國內節鎮擁兵割據,草莽蘇運這個時候不添亂就謝天謝地了,我們必須及早想好對策,不然我恐再現孝哀帝時期的悲劇啊!”下方另一官員擔憂道。
“眾位大人皆是朝廷千挑萬選出來的文武全才,為何一到關鍵的時候,一個個哭爹告娘的,成何體統,今日我便把話撂在這,這城守得住也得守,守不住也得守。”身著緋色官服的張大人擲地有聲道。
舜州城下,北魏數萬鐵騎正虎視眈眈的在城下列著陣。陣列不遠處的地上已經倒著密密麻麻的屍體,很顯然雙方不久前經曆了一場激烈的大戰。
在陣列後方,一頭戴銀色頭盔,身著一身銀色戰甲的中年男子在周邊護衛的重重護持下,騎坐馬上瞭望著遠方城池。
“陛下,這仗打的真沒勁,沒想到涼朝的軍隊竟然腐朽到這種程度,帶著如此羸弱的軍隊的將領還一個個趾高氣昂,不將他人放在眼裏,看來涼朝果然已經是氣數已盡。”在銀甲男子身邊的一將領哂笑道。
原來銀甲男子正是當今北魏主元嵩,隻見他嘴角微微揚起道:“想當年,太武帝、道武帝、文宣帝,是何等的風華絕代,想不到他們的子孫竟然墮落到如此地步。”
“陛下,我們何不趁此之際直接深入涼境,將這個垂暮已朽的政權一舉消滅,建不世之功,如此我大魏定可威震天下。”元嵩身邊另一將領道。
“賀蘭將軍,枉你也是我大魏上將,竟連當今局勢都看不出來。”元嵩沉聲道。
“還請陛下教誨。”賀蘭達忙低頭道。
元嵩朝西方望了望道:“你不要忘了西邊的北齊,蕭子顯豈會坐看我北魏坐大。”元嵩話間竟隱隱流露出忌憚的意味。
“哼!北齊如今不知道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前日竟然與成漢達成合約罷兵,本以為他們是想要南下,可是如今卻一點動靜都沒有。“賀蘭達冷哼一聲道。
“我們此次目的隻在奪回換出去的十二州,大涼內地形勢十分複雜,我們還不能當這個出頭鳥。”元嵩沉吟道。
“我主英明!”四周將領忙齊呼道。
“咚、咚、咚。”戰鼓聲伴隨著號角聲再次響起,新的一輪廝殺就快開始了。
武安城內,兵部尚書徐度的募兵工作正緊鑼密鼓的進行著,自從朝中正直大臣被梁超屠戮殆盡後,朝堂正直大臣頓時一空,而徐度卻幸免於難,又加上與柳三變交好,柳三變作為熙承的東宮舊臣,自然會向熙承極力推薦自己的這一好友,於是乎,徐度便直接由吏部侍郎升任兵部尚書。
自從募兵公告貼出,響應的百姓還是挺多的,畢竟是外族來犯,每個有骨氣的大涼人都不希望在北魏的鐵騎下苟延殘喘,說到底,還是孝哀帝時留下的陰影,募兵工作倒是進行的很順利。
熙承在何念柔和常貴的陪同下,來到了募兵現場。
徐度及一幹官員看到熙承到來,皆手忙腳亂的跑過來見禮,前來參軍的尋常百姓們也都是一臉興奮的望著這個大涼天子,雖然他們大都是武安本地人,住在天子腳下,然而真想要目睹天子真顏還是不容易的,這足以作為這些普通百姓向他人吹噓的資本了。
“陛下看上去溫文儒雅,當真是不一般呢。”一前來參軍的人對四周的同伴們說道。眾人也是深以為然地跟著應和。
熙承來到徐度身邊笑道:“看樣子徐大人的工作做的倒是十分出色。”
徐度彎腰拱手道:“托陛下洪福,百姓們聽說是抗擊北魏,一個個爭相踴躍報名,這短短半日便已經募得一萬三千多人,照如此發展,二十萬兵馬數日之內便可募齊。”
“一定要是自願的,不可違抗朕的懿旨擅自捉壯丁。”熙承板著麵孔強調道。
“微臣定當謹遵聖諭。”徐度恭聲道。
“好了。徐大人去忙便可,朕自己隨便看看。”熙承吩咐道。
“陛下可還識得在下?”就待熙承準備轉身之時,卻聽一聲音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