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親征(五)(1 / 2)

“主子,柳大人已經將符太尉的棺槨帶回來了,現在已經快到南門了。”常貴跑到熙承跟前氣喘籲籲道。

“走,那我們快回去準備下。”熙承麵色一凝忙吩咐道。

武安南門官道,一隊莊重肅穆的依仗正緩緩地朝著南門駛來,儀仗隊為首之人正是晉王府舊臣柳三變。而在儀仗隊所經官道兩旁,早已站滿了圍觀的百姓,眾人都紛紛議論著。

少頃,隻見城門大開,隻見一群身著素服的大臣緩緩走出,徑自向道路兩旁分開站立,俄而,熙承在一幹內侍的陪同下走出,符靈韻站在熙承身邊,早已經泣不成聲,若不是場麵如此莊重,恐怕她早就會噴到符彥卿的棺槨前,撫棺痛哭。

柳三變立即躍下馬來到熙承跟前道:“陛下,臣已經按照陛下旨意,將太尉大人棺木帶回來了。”

“柳大人此次任務完成的很圓滿,你暫且歸列,有什麼其他的事情,事畢後向我單獨彙報。”熙承緩緩道。

“微臣領命。”柳三變告退道。熙承此次派柳三變前往西南並非僅僅是單純的讓柳三變迎回符彥卿的棺槨,更重要的是他還要令自己這個晉王府的舊臣去打探打探西南的局勢。

“皇嫂,還行節哀,符太尉半身戎馬,對朕更是有恩,朕一定會予以厚葬。”熙承望著符靈韻憂道。

“多謝陛下了……。”符靈韻顫聲道。

“陛下竟然親自率百官出來迎接符太尉,這當是做臣子的無上榮耀呢。”在遠處觀禮的百姓們議論道。

“誰說不是呢?據說此次陛下能平安回來都是因為符太尉的功勞呢!隻可惜,符太尉卻因此丟去了性命。”一似乎知道內情的人小聲道。

“你是說,陛下回京之前曾經遇到過危險?”周圍人都好奇的圍上那人問道。

“小聲點,我前日去西南談筆生意,恰好路過符太尉殞命的地方,那邊傳的可邪乎著呢……。”那人語聲漸小,但是周圍人卻不時露出驚歎聲。

這邊熙承率百官將符彥卿棺槨迎入門,擢禮部以國葬之禮葬之,並罷朝三日以示哀悼。

“大涼自開國享受此殊禮的可是屈指可數啊!符太尉也算死得其所了。”王彥召身邊一官員歎道。

“陛下至情至性,對符彥卿當有此禮。”王彥召微微鄒了鄒眉頭喃喃道。

福寧殿,自從養心殿焚毀後,這裏便成了熙承的寢宮。

柳三變正一臉凝重的站在熙承跟前。

“陛下!西南局勢可是不妙!”柳三變一臉憂愁道。

“不亂倒是不正常,朕如今沒有精力去應付那邊,劉昭死後,我倒是收到了王秋請立劉啟的奏疏,朕不答應又能如何,便做了個順水人情,想來如今西南軍應該在王秋手中了吧。”熙承緩緩道。

“王秋雖然有定策之功,但是那些隴西舊臣一個個可不是省油的燈,王秋根本壓不住場麵!如今西南軍雖然表麵上仍為一體,暗地裏卻分為了兩個派係。”柳三變繼續道。

“由他們去亂吧,如今形勢,越亂對我們越有利,隻是苦了兩川的百姓!”熙承輕歎道。

“陛下所言甚是,劉啟王秋不足慮,隻是餘子成的野心可不小。”柳三變話鋒一轉道。

“早在朕持節鮮於的的時候便看出此人野心不小,當時若非與姚芊芊達成協議,恐怕我們也很難完成任務。”熙承沉聲道。

“所以臣認為西南軍不能有亂,西南軍一亂,西南再也沒有勢力可以牽製餘子成了。”柳三變正聲道。

“三變有何想法盡可說來。”熙承沉吟片刻道。

“陛下何不扶持王秋讓他真正控製住西南軍,這樣兩大勢力相互牽製,則西南無憂矣!”柳三變慷慨呈辭道。

“我不是沒有想過,隻是說來容易,做來難,如今朝廷在這些大勢力中威信全無,如何去扶持?”熙承鄒眉道。

“若我沒記錯,陛下此次令我去西南的時候說過,西南軍中尚有一批先帝遺留下的一批親信,陛下何不從這群人中下功夫?”柳三變提醒道。

隻見熙承眼前突然一亮,忙找出出使鮮於前那晚何熙韜拿給自己的那些滿名字的布帛,那日前往西鮮於之時,由於時間緊迫,他並沒有將這批人召集完全,尚有約一半的人仍在西南軍中。

“不錯,這批人都是皇兄親信,從秦風、石傑等人可以看出,這些人足矣掀起一番巨浪。”熙承暢快道。

“陛下聖明!”柳三變忙不迭的拍上一記馬屁道。

“你這就去將石傑叫來,這個任務非他不可。”熙承忙吩咐道。

等了許久,石傑終於在常貴的帶領下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