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問,才知道這位女士的女兒是美國第一位華裔女部長——趙小蘭。
人們經常說“見其母,知其子”,可見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國外一些教育部門也通過研究表明,孩子的可塑性往往是極強的。如果媽媽給他們傳輸樂觀、善良、勇敢,那麼這些優良的品質將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並讓他們終身受益;如果媽媽將自私、狹隘、懶惰等灌輸給孩子,這些不好的品質也會讓孩子深受其害。可以說孩子的素質大多取決於媽媽,換句話說,媽媽的教育方式是怎樣的,素質有多高,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命運。所有的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飛得更高,為了這個願望,媽媽應該從提高自身的素質做起,多多學習。
教育專家說,父母的一些不恰當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是產生不良少年和問題兒童的根源。媽媽可以通過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素質,這就為提高孩子的素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從根源上減少不良少年和問題兒童的發生幾率。如果家庭教育隻限於培養孩子,那麼孩子很難培養成才。因為媽媽的素質不高,就不能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沒有好的氛圍就很難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法國少兒節目主持人克裏施皮茨博士曾經這樣忠告做媽媽的人: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你要多和孩子在一起,因為親情有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另外,媽媽是孩子學習的輔導者而不是替代者,所以媽媽不要替孩子做太多決定,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媽媽的責任是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而家庭教育中,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占主要地位,所以提高媽媽的素質才是家庭教育的關鍵。
正確“導航”是媽媽的第一要責
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是媽媽的天職。但教育在於引導孩子做選擇,而不是代替孩子做選擇。
成功是沒有任何固定模式的,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個性,而且孩子的每種個性都有著成功的可能,關鍵在於媽媽如何發掘和引導孩子的個性。每個孩子也都有與生俱來的特質,媽媽應該學會發現,並用最適合的方式引導他們。不管媽媽采用哪種方法引導孩子,都要順其自然,不要強迫孩子。正確地為孩子導航是媽媽的首要任務,而媽媽要為孩子導航應注意以下幾點:
(1)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媽媽不應該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
(2)從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發現孩子的特長。
(3)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心情愉快、精神飽滿地投入到自己的選擇中去。
(4)在孩子為自己的興趣愛好付出辛苦的時候,媽媽不要過多幹涉孩子。
(5)經常鼓勵、誇獎孩子,讓孩子產生成就感。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媽媽對孩子的幹涉,可以說從他們剛出生時就已經開始了。許多媽媽沒有意識到,正是自己的事必躬親造就了一大批生活能力缺乏的孩子;正是自己的過度保護,讓孩子麵對問題的機會減少;正是自己錯誤的教育方法,讓孩子的生存能力減弱,更談不上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媽媽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包攬孩子生活的一切內容,自己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應該盡快讓孩子學會對人生負責。媽媽在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