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節奏控製芻議

視點·動態

作者:張永枝

摘 要:節奏在課堂教學中不是一個簡單的速度問題,而更是一個教學策略或教學技能問題。有效控製教學節奏對於完成教學計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效配置課堂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方麵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從課堂教學的特點出發,探究課堂教學節奏的控製方法,以期對教師課堂的整體把握提供借鑒。

關鍵詞:教學節奏 控製

節奏,原本是藝術上的一個概念,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變化的現象。課堂教學是技術,也是藝術。課堂教學藝術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課堂要有節奏。課堂節奏指的是一節課的張弛快慢及其有規律的變化。一堂有節奏的課猶如一場精彩的音樂會,根據主旋律,曲調抑揚頓挫,音節疏密相間,各節拍有機相連,給人美的享受。如果課堂沒有節奏,整堂課一個腔調,平鋪直敘,無強弱快慢變化,教師和學生都會感到乏味,課堂效率就會降低很多。

課堂教學中,不重視課堂節奏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老師沒有認識到課堂節奏的重要性,有的老師不重視課堂節奏,還有的老師不會調節課堂節奏。

一、課堂教學中缺乏節奏的一些表現

1.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的安排上隨意性太大

有的老師所授內容雜亂無章,主次不分,沒有將知識係統化。有的老師課堂引入內容繁多,不能很快切入主題,結果前鬆後緊;另外一些老師則正好相反,沒有由淺入深,層層鋪墊,直奔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然後就是反複在難點上囉嗦,學生依然是一頭霧水。

2.教學方法單一

有的老師總想多講些內容,整堂課學生如“擺設”。還有的老師打著課改的旗號,歪曲新課改的理念。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老師“滿堂問”學生“滿堂答”, 還有的老師不管什麼內容,都讓學生討論。有的老師為體現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滿堂看”,還有一部分老師單純為迎合考試進行“滿堂練”,這些教學方法雖各有特點,但節奏單一,教學效果不好。

3.節奏太快或太慢,或節奏變化過於劇烈

有些教師為擴大教學容量,語速太快,不給學生留思考的空間,急於求成,結果欲速不達。還有的老師將每個知識點都作為重點來講,課堂節奏較慢,學生逐漸失去了興趣,課堂就成了催眠曲,學生昏昏欲睡。另外一些老師課堂上旁征博引,隨心所欲,沒有度的把握,教學效果不理想。

課堂缺乏節奏,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形成以上各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沒有處理詳與略、張與弛、快與慢、動與靜的關係。

二、課堂節奏調控要處理好如下幾個問題

1.內容詳與略的選擇

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課標增刪,做到有詳有略,課堂教學中詳略的間隔才能顯示出課堂節奏的變化。教學過程中通過時間分配的多少與信息交流的快慢體現內容的詳略。如一些非重點內容,學生容易理解的可一筆帶過。而對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教師精心設計,課堂上教學速度要慢,要給學生深思熟慮的時間。這樣,通過課堂教學的疏密變化,可使學生精神振奮,提高教學效果。

2.課堂張與弛的錯落

“張”,就是緊張、急促;“弛”,就是輕鬆、舒緩。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如果課堂教學一味地“張”,會造成學生緊張的心理,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如果課堂教學一味地“弛”,學生會精神渙散,注意力不能集中。有張有弛的課堂節奏,才能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形成張弛有度的課堂節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要運用課堂比賽、課堂辯論和教師緊張、急促的語言等造成緊張的課堂氣氛,也要運用遊戲、故事、活動和幽默的語言等,使學生心理輕鬆、愉快,通過張與弛的互相錯落,使課堂教學活動具有韻律美。張弛相間,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