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習慣興趣之帆 助成長發展之航
管理·信息
作者:孫建華
望子成龍,是所有家長的共同追求,為此,家長們非常重視孩子智力的開發,卻忽視了德育培養。我們常說,缺少體育出廢品,缺少智育出次品,缺少德育出危險品。我的孩子在學校是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他都是學生們的榜樣,是大家的表率。作為孩子的母親,我很自豪,我深知,教育子女,對家長而言,不僅是義務還是一種社會責任,下麵我就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學正確地教育孩子,談談我的做法。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育孩子自主、獨立、有愛心
有句諺語說得好:“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可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些許小事都會影響孩子日後的成長,因而我對孩子的教育是從培養好的習慣入手的,就拿最基本的生活常識穿衣服、脫衣服來說,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我就教給孩子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洗臉、洗腳,同樣是去幼兒園接孩子,我的孩子穿戴整齊在等我,而有的孩子則懷中抱著外衣、圍巾、手套在等家長給他(她)整理穿戴。有的家長抱怨孩子不勤快,生活自理能力差,實際上都是家長包辦代替的結果,從孩子上學起,就教會他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具,先從整理鉛筆盒開始,逐漸發展到整理書包、書本,整理寫字台,這種良好的習慣養成之後,既鍛煉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又減輕了家長的負擔。我的孩子每學期開學報名之後,自己就先計劃好買多少書皮、本皮,需要多少錢,和我拿錢自己買好之後,全部包好,寫上名字,在書包中分類整理,我隻負責最後的檢查。有許多孩子的家長總用帶有羨慕的口氣問我:你家孩子為什麼能這麼讓你省事省心,其實,習慣的養成是很重要的。
在家裏,我教育孩子體諒父母的辛苦,給他分配固定的家務,整理自己的臥室,包括書架、寫字台,每天他寫完作業,就自覺地整理自己的書桌,早上起床後,收拾好自己的臥室,並幫我倒掉垃圾。在家裏是這樣,到了學校,他就能夠獨立完成班級值日工作、大掃除工作,做任何事都能夠井井有條。另外,我時刻告誡他保持個人的清潔和衛生,自己的桌套、紅領巾、手絹、襪子都交給他自己洗。一開始,他洗一塊小手絹能用半塊肥皂,沒關係,盡管這樣也讓他自己洗,他一邊洗,家長一邊教,慢慢地孩子也就熟練了。
在生活中,大多數家長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現在的孩子自私、不體諒父母,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愛需要父母自己來塑造,要教給孩子不僅要愛自己,而且要愛父母,愛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常拿別人家孩子不尊重家長的事情旁敲側擊,孩子很聰明,一聽就明白了,另外用暗示、語言等方法啟發孩子心裏要有父母的位置,這種方法很有效。在孩子過生日時,我為他買禮物買蛋糕,同時也啟發他,如果媽媽爸爸過生日,你會有什麼心意呢?孩子是個有心人,到我過生日時,他說,媽媽平時愛看書,他就用自己平時攢下的零花錢給我買了一本《故事會》,他爸爸過生日時,他買了一支鋼筆作為禮物。過三八婦女節時,我沒有想到孩子給我買了一個可愛的生肖小狗,因為我屬狗,這讓我很感動,最起碼我的孩子是一個有愛心的人,隻有能夠愛父母的人才想到去愛別人。說到這兒,我想起前不久發生在他班級中的真實事情,他的同學陳濤的父親因病去世了,孩子回家給我描述陳濤去學校因失去父親而痛哭的情景。他自發組織班內同學用行動去安慰,大家集資舉辦了一次聚會,為陳濤買了一些禮物,用同學的愛心去撫慰一顆受傷的心靈。我對孩子的做法非常支持,經常告訴他要幫助學習、生活有困難的同學,我的孩子就做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