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範中創新
管理·信息
作者:王曉霞
教育家魏書生說:“做教師而不當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長能力的機會,吃了大虧。”對於現在思想早熟的孩子,班主任如果還是依靠傳統的教育方式,通過樹立教師權威來達到管教學生的目的已經行不通了。僅僅依靠強硬的手段來管理學生,也許在表麵上會達到想要的效果,可這就等於把自己推到了學生的對立麵,這對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是最大的失誤。創造性地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是時代的呼喚,更是曆史的使命。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讓我感到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缺少的精神底子是教育的愛心、教育的理想信念和社會良知、社會責任心,它更是班主任獲得成功的基本保證。
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教育的首要任務是使被教育者學會做人,最終成為有用的人才,許多人認同一種對人才的說法:“缺乏文化知識的是廢品,缺乏道德修養的則是危險品。”當今社會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成功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不亞於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所以新時期的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深遠影響。在具備良好的教育愛心、教育理想信念和社會良知、社會責任心的教育修養的同時應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為學生樹立表率。教師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製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它對學生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師的示範就是一麵旗幟,一盞航燈,能引導學生健康成長。而教育的主陣地是教學,自然班主任的示範作用應該體現在教學上。在教學中,教師的教育修養、教學能力不僅要體現在學科的知識結構中,而且要體現出科學的思維品質和較高的智慧啟迪。現代學生不喜歡傳統的、說教式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他們更喜歡老師有豐富的閱曆,更喜歡老師活潑、善談而又有幽默感,更希望老師尊重學生,注重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當一名學生認可的班主任就需要在教育過程中遵循多民主、少強製,多激勵、少批評,多引導、少說教,多用情、少用氣的“四多四少”原則,並身體力行,這樣就一定能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學生自然“親其師,信其道”。
擁有愛心是一個教師走向成熟、成功的教育事業的“護照”。 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隻有用真正的愛才能感化、教育學生。誠然,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人生旅途領航人的教師,對學生的愛絕不能是溺愛,應建立在嚴格要求與關心愛護相結合的原則之上。我曾經帶過的一個班是中途大家都不願意接任的問題班,看看我身邊的孩子,有討厭上學的,有品行不好的,還有不思進取、不肯用功的,紀律散漫,雙差生較多。為了帶好這個班,我始終對我的學生抱著堅定的信念,相信孩子們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盡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個性、缺點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單純、幼稚、熱情活潑、生氣勃勃,更有著一張陽光燦爛的笑臉。我堅信隻要老師不放棄他們,給予他們務實的、嚴格的、良好的教育,足以培養起孩子良好的品行、健康的心理、強壯的體魄。接班後我對每一個學生都一視同仁,細心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尤其對差生,當看到他們有了進步,哪怕是一點兒進步,都要給他們“加油”、“充電”。我驚奇地發現,原來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個點頭示意,一絲讚許的微笑,都能在後進生心中激起自信的浪花,教師的鼓勵成為學生生命之舟勇往直前的動力源泉。為了盡快扭轉學生上課上自習愛說話影響教學的不良風氣,除了采取嚴明課堂自習紀律約束他們外,我耐心細致地製定突破計劃,先從最具影響力的學生入手,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以及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興趣、愛好,在溝通中向孩子們投去信任的目光,對孩子們承受的壓力,向他們表達我的理解,力爭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用心構思,創設良好教育情境,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這樣堅持不懈的努力,班風學風都有了很大轉變,正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教師用愛心、誠心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如果說教師的愛心和信任是學生成長的沃土,那責任心就是班主任獲得成功的前提。有責任心的班主任一定會淡薄功名利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熱情和無私奉獻去溫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班主任在工作的過程中就會想方設法克服一切困難。
二、創新能使班主任在獲得成功中產生質的飛躍
江澤民同誌在慶祝北京師範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對教育創新作了深刻的闡述:學校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首先要具有創新精神。班主任創新精神體現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載體、教育模式等諸多方麵。班主任的創新工作應具體體現在貫徹落實學校的工作時,不能照搬照抄,要將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梳理各項工作之間的關係,力求把各項工作進行整合,再經過班主任的創造性勞動開展教育活動和教育管理,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在工作過程中處於領先的地位。而創新工作的核心是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活動和教育管理,在這項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過多地依賴說教,常常告訴學生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由於學生缺乏感性認識,缺乏內心的感觸、共鳴,收效甚微。我嚐試了以下教育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