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課
管理·信息
作者:曾斌
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寫的初中教材內容很豐富,知識麵較廣。那麼如何上好這一學科的課,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麵前的重要問題,需要研究和探討。心理發展是人生中持續而有規律的心理演變過程。心理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也較複雜。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通過社會化,個體獲得在社會中進行正常的生活所必需的道德品質、心理品質和行為舉止等。我們就是要抓良好的行為舉止(良好的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心理健康發展的最好體現。
現將我的一些教學做法和體會與同行們交流,供大家參考。
一、尊重他人,禮敬為先
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如何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變主動,是教學中的首要問題。尤其是心健這個學科,怎樣做到這一點呢,首先得上好尊重他人這一課,必須解決好尊重他人的問題。尊重他人無非就是老師,其次是同學之間、社會、家庭成員之間……在校隻有尊重老師,才能聽老師的話,才能真正理解老師辛勤,才能記住老師講的問題。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禮儀教育,第一課入學教育,就講如何尊重老師,尊重師長。並結合《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進行講解,怎樣尊重老師的勞動。老師的最大心願是什麼?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你們成才。通過正麵的引導,說明怎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講明人生價值等淺顯易懂的事。在學校、家庭、社會中作為學生,應該怎樣做。在一個班集體中,你應該怎樣發揮作用等等……舉例說明怎樣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初一學生剛剛步入初中,隨著學科的增多,又有幾位新麵孔的老師。如不尊重各個學科的老師,就會產生偏科現象。學生一旦偏科,學生主觀意識就會下降,成績難以提高。所以說尊師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古語說得好,“人以禮敬為先,樹以枝葉為圓”。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不好,難以成就大事業。從心理學角度講,心術不正事必歪。心理發展不良,思想品德是不會好的。
二、根據課文內容,適當拓展
1.按教材就事論事,平鋪直敘,顯得枯燥無味,意義浮淺。如果把這個問題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就顯得作用大了。學生會認同的,收效就大。例如,小明和同學打賭,說自己敢從3米高的台子上跳下來,驚動了全班同學,此時小明應從台子上跳下來嗎?眾說不一,這時教師應恰到好處的點撥。這是不正確的,我們不應該做這種危險打賭的遊戲。我拓展到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這種危險打賭遊戲,比誰能吃多少根雪糕,誰能喝多少瓶飲料,一次能吃多少個饅頭等等。這些雖都是吃,但也有危險,輕者得病,重者也會危及生命。這也是打賭的遊戲,切不可做。
2.學《美與醜》一課,結合教材《天使心》這一小短文,引入到“五講四美三熱愛”這條主線上,進行心理疏導。深入展開討論,歸結為“講文明,懂禮貌,心靈美,愛祖國”這一主題上,使心健課落到了實處。教育學生努力做到心靈美,多為別人著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向天使般的心邁進,豐富了心健課的教學內容,使心健課的實質得到升華,自然引到了《善與惡》一課。再通過《史記》中關於吳起將軍愛兵如子,深得士兵們的愛戴的故事教育學生。他的故事很感人,他親自用嘴吸吮士兵生疽的傷口的善舉,感動了士兵,士兵們英勇殺敵,節節勝利。借此,教育學生從小就要認識到,關心別人就等於關心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尊重他人,也等於尊重自己。從中揭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不正是心健課滲透了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嗎!同時,也符合心理發展向健康的軌道前行的總目標。